2008年,福建土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因此,土樓文化這個曾經的“苦營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
永定、南靖、華安三縣更是主打“土樓概念”,引領三地步入“旅游富民”、“旅游興縣”的文化旅游產業爆發時代。
如今,“福建土樓”作為景區經營得怎麼樣?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什麼?旅游產業發展還存在哪些掣肘?
連日來,本網記者深入華安、南靖、永定三景區採訪,為讀者厘清三景區未來發展之路。
新形勢下,永定景區如何在保護土樓原生態文化建設和經濟富民之間取得平衡?景區如何做好開發,可以用加減乘除來概括。總的目標是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在核心區用減法,指在核心區不蓋項目,除法是取締違章搭建、亂擺攤設點,佔道經營,亂堆放,亂安裝、張貼廣告牌和黑導黑車行為。在全國,首次利用激光三維測繪技術為福建土樓承啟樓建立三位數字模型,有效解決古建筑整體變形觀測的難題。加法方面,編制完成了《永定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永定全縣旅游產業發展方向和任務。在保護好土樓的同時,居民收入也越來越好。土樓公司按照門票收入按比例分成給景區內村民。[詳細]
現在春節,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不敢回來,沒有房子住。即便回來的很多人,也隻能每天花150元甚至更多錢住在賓館或別人家裡。土樓裡年輕人結婚生子,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強,有錢的卻沒法建房,因為保護土樓建筑風格一致性,當地政府規定,村內必須拆除與古老土樓風格嚴重不相符的建筑,不再批建新建筑,並承諾由政府出面征地建安置房。早在2008年時永定就已經啟動土樓居民安置房建設,安置了首批130戶洪坑村村民入住新村。“對於洪坑村村民的安置房問題,我們又在瑞子坑規劃出佔地30畝的新村,目前征地10畝,計劃安排80到100戶。土樓開發和居民安置房已經制定好措施應對。[詳細]
面對景區內旅游從業者井噴的趨勢,加上此前有媒體報道指土樓景區內居民擺攤現象嚴重商業化過濃,嚴重影響了景區內原生態氣息。這該如何是好?對於土樓資源部分,我們隻租公共部分,樓上還是百姓自己住。比如振成樓是整棟樓給租金,樓上還是老百姓自己住。一樓以老百姓居住為主,主要讓游客感受百姓的生活狀態。對於擺攤這塊,這是居民傳統生活的方式,賣自己的茶葉等是客家生活的一種延伸,客家文化展示的一部分。有些客人來觀光隻要看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可以仔細品嘗到客家文化在生活方式上的一種展示,但是要將擺攤規范起來。引導村民到風情街就業創業,提高他們的收入問題。靠土樓,賣旅游,實質上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詳細]
2011年,25歲的簡佳強,從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專業畢業后,成功說服他的3個同班好友和他一起回到家鄉漳州市南靖縣梅林鎮創業。這樣的創業夢想源於2008年福建土樓“申遺”成功的那一刻,2012年12月,南靖縣引進北京首旅集團,共同設立福建省南靖土樓開發有限公司,在40年的合作期裡,項目公司預計總投資超過26億元,將南靖土樓景區打造成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詳情]
為了讓大多數游客選擇留下來多住幾天,當地也抓住文化賣點,發力土樓旅游文化建設。“我們會根據每個村的文化做主題性文化旅游開發。塔下村是福建土樓中最具有文化品味的景點之一,其中“孝”文化尤為突出,一條“孝”文化步行街正在規劃建造中。塔下村還是"長壽村",年年都有上百歲老人生活著,可見這裡環境宜居,民風純朴”...[詳情]
南靖土樓非物質文化資源豐富,但一直處於村民自發組織狀態,而且受區域限制。南靖土樓一直延續宗族式的傳承,傳統非遺類文化節慶活動很多,但這種民俗卻成不了氣候,在閩南地區接受度高些,作為全國活動去推廣的話,有一定的難度。”具有多年成功經營管理經驗的南靖土樓公司副總經理丁海銘告訴記者,從經營角度,土樓旅游需要一些自創的東西迎合市場...[詳情]
華安縣確定了旅游經濟區規劃、道路硬化、新村建設、舊村改造、飲水工程、河道整治、幸福園、敬老院建設以及環境衛生整治、鎮區主干道綠化亮化工程建設等10項惠民實事,總投資1億元左右...[詳細]
土樓旅游是華安旅游的龍頭,但是由於體量較小,文化內容挖掘不夠,導致游客普遍反映旅游內容過於單調,缺乏可玩性。如何將華安當地文化特色和土樓旅游有機結合,更好得發揮文化帶動旅游的作用?當地政府和景區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詳細]
華安縣旅游局副局長鄭躍輝告訴記者,“將‘華安三寶’整體包裝推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比如,將豐富的茶文化與土樓旅游巧妙結合,在茶產業園開展豐富的鄉村旅游活動,游客可以觀看茶藝表演、到茶山親自體驗採茶、制茶流程... [詳細]
人民網福建頻道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策劃:賴俊文 記者:謝曦 設計:余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