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福建頻道 |  熱點專題

  1996年5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深入永定縣城郊鄉指導扶貧工作。

  “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文思縈系,當即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

  詞作於次日發表在《福州晚報》。1990年12月1日,經譜曲后該詞再次刊登於《福建日報》。

  24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又一次吟誦起這首詞。

  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讓習近平感慨萬千,夜不能寐?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讓總書記歷二十余載念念不忘,推崇備至?

  是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總書記。

  他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

  從1985年6月,32歲生日那天到廈門任職,到2002年10月辭去福建省省長一職,調往浙江,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先后在廈門、寧德、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親身參與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給福建人民留下了深刻記憶,人們對他在福建的往事時時念起。

  習近平常說,“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在福建工作時,他積極倡導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在改革發展、改善民生、改進作風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實踐,在造福福建人民的同時,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理論和精神財富。【詳細】

體察民情

  今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深情地回憶起20多年前在壽寧縣下黨鄉的調研往事。

  下黨鄉,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之一,1988年才建鄉,曾經是“五無鄉鎮”(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帶領地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到鄉政府所在地下黨村。【詳細】

  無論是在廈門、寧德,還是后來主政省會福州、擔任省領導,百姓的安危冷暖,習近平始終記挂在心,訪貧問苦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進下黨鄉”,只是習近平心懷百姓的一個縮影。【詳細】

傾聽民聲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在習近平看來,“信訪工作的首義,在於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他要求:“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把黨的關懷和政府的濟助送進普通群眾的家庭。”他改上訪為下訪,暢通了群眾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詳細】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1999年11月30日,時任代省長習近平收到一封署名為“一位普通的外來務工青年”的來信,信中反映在榕務工者面臨的子女上學這個普遍難題,希望政府盡快出台相關政策,及時解決這一問題,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福州的經濟建設中去。【詳細】

善解民憂

  在福建工作期間,隻要事關群眾利益、百姓福祉,無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都記挂在心,盡力解決。同時,他更注重以前瞻的目光,謀劃發展方略,尋求解決民生問題的最佳路徑和長遠之策。

  建村沒錢,財政撥出10萬元﹔建村沒地,臨近的漢族雲氣村劃出公路邊的16畝地。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下,當年重新選址的九仙新村就建起了3座新居,安置受災村民7戶19人。

  在省委副書記任上,習近平傾力推動實施“造福工程”,十多年接力,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民心工程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多個自然村,101萬人整體搬遷。尤其是千千萬萬的偏遠山區群眾、“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連家船民,居住條件大為改善。【詳細】

實事求是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福建期間,習近平同志始終注重走群眾路線,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1988年6月26日,習近平到任寧德地委書記。對於新上任的書記,大家充滿期待。習近平卻沒有急著燒“三把火”,而是帶領地委行署一班人,深入全區9個縣以及毗鄰的浙南,開展為期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詳細】

  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既注重立足當前,又注重著眼未來,為地方經濟發展制訂長遠規劃。1985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特區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隨后,由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習近平牽頭,研究制訂《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詳細】

  調任福州市委書記后,習近平著眼長遠,1992年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想》,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發展的藍圖。【詳細】

善謀全局

  發展是最大的民生。在福建,習近平把握大勢,登高望遠,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戰略和決策部署。

  主政福州期間,習近平基於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和趨勢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發展戰略。他說:“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詳細】

  對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變革方面的創新之舉,習近平尤為關注。對武平縣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並由此推動福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詳細】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

  對於各地在發展中摸索出的經驗,習近平總是及時加以總結推廣——

  2002年6月,時任省長習近平在廈門調研時提出了“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並要求堅持“四個結合”……【詳細】

行動至上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隻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一貫強調真抓實干。他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在閩東工作時,面對全地區上下擺脫貧困、發展致富的渴盼,習近平推崇並倡導“滴水穿石”精神:“前仆后繼,甘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胸有宏圖、扎扎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詳細】

  既要持之以恆,堅韌不拔,也要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習近平極力倡導“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在1991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福州開發區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詳細】

  真抓實干,持續作為,才能實現宏偉藍圖。

  在福建,習近平倡導以持續之功,推進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省建設,使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詳細】

正人正已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主政寧德期間,習近平即提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靠什麼來得民心呢?靠得就是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條真理。”“廉政建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如果我們不能承擔起這種歷史使命,我們就會失去民心。”

  上世紀80年代末,寧德地區部分干部違規營建私房現象突出,一些人建了私房還佔住公房,甚至買地賣地、建房賣房,搞“地倒”、“房倒”,從中牟取暴利。對此,寧德地委態度毫不含糊:全面清查!面對非議,習近平不為所動。【詳細】

  自身不正,何以正人?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崗位、什麼級別,習近平始終嚴格要求自己。1987年,習近平與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在廈門結婚,隻在賓館辦了一桌酒席,答謝同事好友【詳細】

  無論在什麼崗位,地位如何變化,習近平艱苦朴素的本色不改。正人先正己。在寧德期間,習近平帶頭踐行,下鄉吃食堂,交伙食費。【詳細】

建章立制

  解決腐敗問題,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關鍵就在於:建章立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防微杜漸,扎緊約束權力的“籠子”,權力才不會肆意妄為。這樣的理念,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一以貫之。

  主政寧德期間,習近平提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權力無論大小,都是人民給的,也隻能受命於人民,為人民謀利益。人民把權力交給了我們,我們在使用權力的時候就要讓人民放心。怎麼樣才能讓人民放心呢?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緣此,寧德廉政12條及補充規定5條,應運而生。盡管已經過去25年,但其內在精神卻依然熠熠生輝。

  1989年3月29日,寧德地委、行署出台《關於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定》,主要包括12條。【詳細】

強基固本

  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扎緊作風的“籬笆”,從嚴管黨治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公款吃喝玩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歪風在一些地方出現。福州市委的態度非常堅決:必須剎住這股歪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要求:“我們每位市委委員、候補委員,都要堅決執行,率先垂范。”【詳細】

  大道至簡,一以貫之。

  從鐵腕清房、出台廉政12條,到精簡“文山會海”、狠剎公款吃喝玩樂,到率先推進機關效能建設、行政審批改革、政務公開,建設服務型政府……從廈門到寧德,從福州到省委省政府,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崗位,習近平從嚴管黨治黨的決心和行動始終堅定有力。

  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今天又是面向未來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留下的精神財富,經過20多年歲月洗禮,歷久彌新,愈顯珍貴,從中汲取營養、砥礪身行,已成為福建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詳細】

關心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紀實

  “群眾所關心的,就是我們政府工作的著力點﹔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對民生福祉、群眾利益高度關注,傾注心力﹔對長汀水土保持工作格外重視,親自倡導以持續之功,推進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省建設,使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追尋著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走過的艱辛歷程,一起感受習近平同志對這片紅土地和八閩山水的關注與牽挂……【詳細】

提生態致富助坦洋村民圓夢

  茶園滿山野,茶香飄四海。如今的福安坦洋村,已經走上生態農業發展的軌道,茶園的大面積種植,不僅很好地保留了坦洋村的生態,更讓坦洋村人走上了小康之路。截至2013年,坦洋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3200元,遠高於福安市的平均水平。如今,坦洋村民不但留住了綠水青山,還擁有了金山銀山。

   坦洋村得以有今日的發展,離不開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對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的大力推動。習近平在寧德任上,多次下到坦洋村,上山考察茶園,鼓勵村民開荒種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詳細】

與福建的生態情緣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福之州,三山屹立兩江環繞,福州人坐擁這“福天、福地、福山、福水、福氣”,享受著生活的閑適與愜意。

   宜居福州,來之不易。正是憑著“功成不必在我任,一幅藍圖繪到底”的理念,各級黨委、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才有了今天這般滿滿的幸福。這背后也凝結著時任省長習近平對“民有所呼”的關切,與他親力親為的推動息息相關。2012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福建代表團時說,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詳細】

牽挂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省委和省政府任職,始終情系老區和老區人民。他多次深情表示:“忘記老區,就是忘本,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飲水思源,勿忘老區。”

   他經常深入老區調查研究,輕車簡從,進村入戶,噓寒問暖,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帶給老區人民。他每到一地,都要看望革命“五老”人員和優撫對象等,拉家常,話發展。

   下基層跑老區,更是經常之事。“我在省老區辦工作期間,先后有23次陪同習近平同志到老區下鄉調研,曾經6次專門向他匯報老區工作。”1998年3月至2004年5月擔任省老區辦主任、現已退休的吳連田向記者回憶道。【詳細】

造福

  通路、通水、通電……老區人民渴盼已久。習近平總書記說:“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在閩期間,他傾力推動改善老區民生,增進百姓幸福。根據省委和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他親自組織實施“五通”工程建設,就是為老區人民辦的一件好事實事。

  “五通”,通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通的也是山門打開之后的信息流、資金流,以及思想觀念、發展思路。建陽市書坊鄉貴溪村以前信息閉塞,“五通”之后,安裝電話111部,擁有電視機400多台。信息靈通了,什麼時候出售農產品,他們打個電話問問外面的價格行情再說,爭取賣個好價錢。村民馬順強的市場就在電話裡,通過電話聯系,鮮筍遠銷江蘇、浙江、上海等地,一年銷量幾十噸,獲利2萬多元……【詳細】

造血

  “要想富,先修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任職期間,不斷爭取政策、集聚合力,推動改善老區基礎設施條件。在他和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員的合力推動下,贛龍鐵路、梅坎鐵路等多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用,為老區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詳細】

   福建老區很多處於林區。在省長任上,習近平對武平縣率先探索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並由此推動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林改的標杆。過去,因為產權不清、機制不活、分配不合理,廣大林農守著“金山銀山”過著窮日子﹔如今,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山林成為富民的“綠色銀行”。【詳細】

思深謀遠,目標堅定

   自1985年6月到廈門任職起,到2002年10月從福建省省長任上調往浙江,習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先后在廈門、寧德、福州,以及省委和省政府擔任領導職務。這17年半,正是習近平提到的“到地方任職”的重要時期。

   在閩工作期間,習近平親身參與、領導了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同時,他也時時關注和支持軍隊建設和發展,提出了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以及“雙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重要思想。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論在什麼崗位,習近平始終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並從戰略高度不斷深化、豐富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認識……【詳細】

身體力行,實干實效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高度重視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他明確提出,支持軍隊建設是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的事,要把部隊建設當成我們自己的事業一樣對待,因為“越是發展經濟,越是要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

   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后,習近平同時兼任福建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盡管工作忙碌,他依然牽挂部隊,要求自己做到每次需要第一政委參加的活動他都堅持到場,每當需要第一政委“拍板”的時候他都堅持作出明確指示,預備役部隊的重要情況他都要堅持聽取匯報。

   預備役高炮師組建之初,基礎設施比較差,訓練基地建設成了當務之急。再窮也不能窮國防。對部隊面臨的難題,習近平想方設法幫助解決。【詳細】

心系官兵,深情厚誼

   主政寧德、福州期間,習近平兼任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他對雙擁工作的重視、支持,深得當地駐軍官兵的稱贊。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他還被評為全省26名擁軍優屬模范之一。

   在福州期間,習近平強調,雙擁工作是一項廣大軍民長期參與的社會實踐,必須走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

   上世紀90年代,福州市探索出了政策擁軍、物資擁軍、科技擁軍、服務擁軍等一系列長效做法,並出台了《關於在農村全面開展義務兵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福州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細則》等政策法規,切實維護軍人合法權益,保証各項優撫安置政策落到實處。【詳細】

給福建30位企業家回信

  今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福建30位企業家回信,希望廣大企業家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22日,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省長蘇樹林與部分福建企業家座談,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探討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為福建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是福建五十五位廠長經理呼吁為企業“鬆綁”放權三十周年。5月18日,福建三十位企業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加快企業改革發展建言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收到后隨即回信。 【詳細】

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回信

  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回信,希望廣大華僑華人弘揚“嘉庚精神”,深懷愛國之情,堅守報國之志,同祖國人民一道不懈奮斗,共圓民族復興之夢。

  據悉,今年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9月5日,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集美校友》雜志社代表海內外集美校友、嘉庚學子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值此時機,向海內外華人、華僑、僑眷發出弘揚“嘉庚精神”的號召,以進一步凝聚僑心僑力,共同構筑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於10月17日回信。【詳細】

訪美深情講述鼓嶺故事

  1992年春天,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報紙上看到一篇《啊!鼓嶺》,講述了一對美國夫婦對“鼓嶺”的眷念與向往,丈夫密而頓·加德納生前是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他在福州度過快樂的童年時光,鼓嶺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11年他們全家遷回美國。在此后的幾十年裡,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回到鼓嶺看一看。

  在習近平安排下,1992年8月22日,加德納夫人來到丈夫生前難以忘懷的鼓嶺。

  時隔20年,2012年已是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時提起這段感人的往事,后經媒體報道,故事的發生地鼓嶺再次名揚四海,成為中美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詳細】

版權: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輯:施雲娟    設計:焦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