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福建頻道|熱點專題

習近平2月23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猴年的第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專門對如何抓好改革落實做了系統全面的布置。中央的精神很明確,就是集中力量把主要改革舉措推出后,更要集中力量一項一項抓好落實。當天的會上聽取了福建省三明市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匯報。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三明市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情況匯報受到了肯定。 【詳細】

三明醫改不斷進入公眾視線,引起全國關注。三明市自2012年起探索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綜合改革,破除機制障礙和既得利益藩籬,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大大緩解。當年三明應該的動力來源於哪裡?三明4年醫改又經歷了些什麼?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復制、推廣?又帶來了什麼樣的思考?讓我們跟著人民日報記者一探究竟。【詳細】

  • 動力
  • 動作
  • 成效
  • 視頻解讀

背不動的“包袱”

三明是因國家小三線建設而誕生的城市,但“未富先老”,退休人員比重頗高。2011年,城鎮職工贍養比為2.06︰1,到2015年時,變為1.7︰1。2010年,三明市職工醫保統籌基金虧損1.4億多元,到2011年,實際虧損量達到2億多元。這個虧損量,當時在全省排在前列,佔全市當年本級財政近15%,三面財政已根本無法兜住底了。基金還欠付全市22家公立醫院醫藥費1700多萬元……【詳細】

“瘋狂”的藥價

三明出現藥品招標“越招越貴”的“亂局”。一亂,亂在“一藥多名”。全國有6000多家藥廠,其生產的95%以上的藥品品種為仿制藥。許多品種其實就是變更了一下包裝的劑量、數量、規格,之后換個名字,搖身一變,就成了所謂“新藥”﹔二亂,亂在“流通層層加價”。藥廠生產出來的藥,並非直接就能到醫院,而是要在流通領域層層輾轉,一路加價。到患者手裡的藥價可能已經上漲了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詳細】

砍掉“虛高”抹掉“灰色”

三明規定:將福建省第八批藥品集中採購中標藥品目錄(三明片區)的129種輔助性、營養性且歷史上疑似產生過高額回扣的藥品品規,列為第一批重點跟蹤監控對象。凡採購使用這129種 品規的全市22家公立醫院,必須備案,醫院院長要審批簽字、開具處方的醫生要簽字備案且公開公布採購數量。措施實施一個月后,原本一直剎不住的“醫藥費用猛漲”,終於回落。【詳細】

斬斷藥品和醫院間的利益鏈

斬斷利益鏈條,不等於不讓公立醫院從中標名錄中購取所需用藥,而是要重新設計一條路徑,擠掉從藥品到進入醫院過程中的“利益水分”,主要包括:第一步,限價採購﹔第二步,低價入圍﹔第三步,採取“兩票制”:藥品生產企業到藥品配送企業開具一次發票,藥品配送企業到醫療機構開具一次發票。市食藥監管部門通過兩道發票和企業挂網的出廠價監控藥品流向、加價情況。【詳細】

騰籠換"醫"提升服務價格

三明先后4次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其中分兩塊,一塊是醫生診療費: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生、住院醫生診查費則分別由7元、4.5元、2元、1.5元調整為48元、38元、28元、18元﹔另外一塊為醫療服務,總共涉及3100多個項目,其中調高的有2400多項,降低的有730多項。凡屬醫療服務技術勞務型的,均調高﹔凡屬器材檢查化驗類型的,全部調低。【詳細】

化灰色收入為陽光年薪

年薪制根據考察對象不同,分為院長年薪制與醫生年薪制。院長的年薪由屬地財政部門發放,考核項目包括服務評價、辦院方向、平安建設、管理有效、發展持續等五大類共34個子類指標﹔醫生年薪制則包含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兩大部分:基本年薪按月發放﹔績效年薪則與崗位工作量、醫德醫風、社會評議挂鉤,通過醫院和科室兩級考核確定實際薪酬。【詳細】

"單病種付費"和"次均費用"

三明一共選定了30單病種統一價格,超出了,醫院自付﹔結余了,醫院自留。同理,“次均費用”,就是指規定一個當年醫院門急診病人和出院病人的平均費用,超出了,醫院自付。允許三級和二級 公立醫院分別有20%和15%的變異率,在治療過程中發現變異和其他並發症就退出“單病種付費”,該怎麼治怎麼治。根據各縣醫院實際情況,“次均標准”每年一調整,一院一標准。【詳細】

打通政策屏障,探索分級診療

三明市把全市12縣(市、區)作為一個診療區域,鼓勵本市各醫院開展競爭﹔打通就醫界線,三明實行門診統籌,引導參保人員在門診醫治常見病、多發病,減少“挂床”住院,降低住院率﹔打通醫保體系,三明率先將全市三類醫保基金統籌管理,實行醫保政策城鄉一體化,同時拉開不同級別定點醫療機構之間的起付線、報銷比例差距,進一步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詳細】

公立醫院回歸公益

“收入結構改變了,醫院再也用不著當‘過路財神’了——替藥商賣藥,大頭兒人家賺,我們的名聲也搭進去了。”三明將樂縣醫院院長廖冬平說醫改讓讓自己終於能夠挺起腰板,從“像個商人”回歸到“一門心思抓管理、抓技術”的院長角色,而公立醫院也回歸至公益本色。【詳細】

醫生回歸看病角色

“年薪制考核,對我們既是大解放,也是高要求。”三明尤溪縣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毛祖冠說,年薪制后的薪酬完全來源於醫院的醫務性收入,包括診療、手術、護理、床位等,“從桌下的灰色回扣變成桌上的陽光年薪,醫生開大處方的事情基本上被遏制,大家更多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詳細】

藥品回歸治病功能

三明醫改路徑實施后,無論藥廠、藥代還是藥品配送公司賣藥需求,與公立醫院用藥需求之間,沒有了直接的、資金上的聯系,這就斬斷了醫院和藥品之間的利益鏈條,又堵住了假藥可能。當然還堵了一條路,那就是:公立醫院“以藥養醫”之路。【詳細】

三明醫改基本模式已初步形成,對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具有借鑒和推廣意義。

是一場真改,是觸及靈魂的改革。

是一個非常好的、可復制的模式。

“看病難”“看病貴”這些久為百姓詬病的現象怎麼破解?“三明醫改”提供了一份可借鑒的“好樣本”。

三明醫改是在政府強力主導下推動起來的,成功有其偶然性。

三明醫改中的年薪制,突破了現行規定,易引發行業攀比,進而加重財政負擔。

他們設定次均費用標准、限制醫生開藥以此降低總費用,醫生隻好看一半病就把病人打發回家。

藥商黃斌:"為了能承銷更多的藥,我們自然要拼命壓低藥廠和藥代的價格,無形中就變成為政府服務的一方。"黃斌此前並沒有開拓與公立醫院之間的生意,而是始終主打非處方藥零售。"三明醫改"讓他有了新選擇,"以前水太深、太渾,錢雖好賺,但心裡不踏實。"且"更為吸引我們的是,如今醫管中心與我們結算是一月一結。以前,我們流通企業與公立醫院的貨款結算周期,至少要3至6個月,還得看他們的臉色。"但也一些人選擇了離開,因為三明醫改讓他們沒錢賺了。

醫改后,醫院、醫藥、醫保又“回歸”本位:公立醫院回歸公益身份、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回歸是回歸,但不是回歸到同一口鍋裡重吃“大鍋飯”:醫院靠普惠服務立身社會、醫生靠醫技能力體現價值、藥品靠療效性價站穩市場。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現實中還存在的問題:醫改后,一些藥商選擇了斷貨。自醫改后,三明市第一醫院有7個品規的藥長期缺貨。不光三明市第一醫院,泰寧縣醫院2014年前5個月連續3次採購藥品中,有57種(次)缺貨,其中10個品種連續3次缺貨。正如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調研組蹲點三明實地調研三明醫改后分析的那樣:三明公立醫院改革首先觸動了醫藥流通領域的既得利益,動了一些企業、一些人的“奶酪”,他們不僅痛惜在三明地區的利益損失,更擔心這一做法一旦推廣到全國,必將帶來巨大的利益損失。醫改這道難題,在三明實現了“破冰”,但利益博弈並未結束、深化改革仍在路上……【詳細】

相關新聞黨委書記負總責,沒有干不成的事!                    因為“一把手”到位 三明醫改才能到位

“三明醫改模式”到底好在哪?三明醫改4大質疑詳解                  三明藥採聯盟還在打雷 就有人擔心雨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