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廳長,一些網友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可能還有點陌生,請您介紹一下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背景?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司法部提出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綱”,把律師、公証、司法鑒定、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工作各個“目”總攬起來,統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今年6月,隨著“12348福建法網”正式上線運行,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台建設基本完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現在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但廣大農村群眾,特別是年紀較長的一些人還是習慣於通過實體找法律服務,鄔廳長,請您介紹實體平台建設情況。
好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是對接基層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的傳統橋梁和紐帶。福建省依托各級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調解中心、司法所、村(社區)服務站,積極整合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建設。目前,全省已建成78個市(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033個鄉鎮(街道)法律服務站、14492個村(社區)法律服務聯系點(法律診所),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使城鄉居民都能就近獲得公共法律服務。各地實體平台在工作日安排1-2名社會律師及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進駐窗口值班,打造“一站式”的法律服務模式。同時,全面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免費的身邊法律服務。
您剛才提到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村(社區)法律顧問的職責和作用是什麼?
村(社區)法律顧問的主要職責有4項:一是為村(社區)管理提供法律專業意見。如協助村(社區)解決換屆選舉中的法律問題,協助起草、審核、修訂村(社區)自治組織章程、村規民約以及其他管理規定,為村(社區)重大經濟、民生和社會管理方面的決策提供法律意見,引導村(社區)依法管理。二是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如向群眾解答日常生活特別是在征地拆遷、婚姻家庭、上學就醫、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協助村(社區)處理信訪案件,為符合條件的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等。三是開展法治宣傳。定期舉辦法治講座,通過“以案說法”等方式普及群眾法律知識,提高干部群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針對村(社區)企業在轉型升級、知識產權、勞資糾紛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解惑釋疑,促進生產經營發展。四是參與人民調解工作。為基層調解員提供法律專業知識培訓,參與村(社區)區域內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工作。
聽了您的介紹,確實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的顯著成效。現在請您接著介紹一下熱線平台建設的情況。
1998年,我們就按照司法部統一部署開展“148”試點工作。到1999年底,全省84個縣(市、區)、506個鄉鎮(街道)開通了“1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進度居全國前列。十多年來,全省司法行政機關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進這項工作。截止目前,全省“12348”法律服務熱線已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累計有727人從事這項工作,其中值班律師580人,工作人員147人。群眾隨時隨地撥打“12348”,都可獲得專業、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今年1-6月,累計成功受理法律咨詢51660件,其中廈門、福州咨詢量佔80.11%,群眾滿意率達98%。
的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平等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和法律保護的願望將更加強烈。剛才您提到網絡平台已上線運行。請您介紹一下網絡平台的建設情況。
根據司法部關於“12348中國法網”(中國公共法律服務網)建設的部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今年6月已正式上線運行,並實現與司法部的對接。網絡平台包括法律咨詢(人工咨詢、智能咨詢)、信息查詢(法律服務人員及機構信息、案例庫)、辦事服務(人民調解、公証網上預約、律師在線委托)、智慧法宣(法律知識庫、全民法律達人、普法大講堂等)、律師小工具(智能審合同、法律知識庫、典型案例庫、法律計算器)、動態信息發布(普法資訊、服務動態)等模塊。公眾通過PC端或移動端(微信公眾號“福建掌上12348”)都可實現網上法律咨詢、申請法律援助、委托律師、辦理公証、預約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目前,全省信息查詢實現全覆蓋。
聽了鄔廳長的介紹,網絡平台才運行短短的一段時間,就取得如此成效,讓我們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設的巨大能量。下一步,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還要做哪些工作?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使人民群眾對全面依法治國成果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目前,與江蘇、廣東等先行省份相比,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地區間工作發展不夠平衡,服務功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等。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切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百姓情懷,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進一步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度,努力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網絡更加健全、供給有效擴大、機制更加完善、保障逐步加強、群眾更加滿意”的覆蓋城鄉、優質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