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凱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社區網格化推進美好生活

嘉賓: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黃清凱
地點:人民網福建演播室
摘要: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興起“大學習”熱潮,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奮力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譜寫新時代政法事業新篇章,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員會、人民網福建頻道、福建法治報、福建長安網聯合主辦《全省政法系統“擁抱法治新時代 踏上平安新征程”大型系列訪談》。本期嘉賓為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清凱。
  • 黃清凱接受人民網專訪黃清凱接受人民網專訪
  • 黃清凱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黃清凱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
  • 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黃清凱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黃清凱
黃清凱接受人民網專訪黃清凱接受人民網專訪
黃清凱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黃清凱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
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黃清凱泉州市洛江區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黃清凱

精選對話

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請問黃書記,政法委的日常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一塊工作是政法綜治信訪維穩,是否這方面的工作也要適應新的矛盾變化,也面臨著新的任務要求?

答:

是的。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是需求側內涵和外延的極大擴展。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本質上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表現出來的就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以來,我們做政法綜治工作的,都要經常接受一種大考,就是接受社會治安滿意度的公眾測評,它也從一個重要測面反映出群眾對安全的呼聲。

問:

洛江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什麼特點,或者叫做痛點,又是如何應對的?

答:

洛江區是二十年前成立的,處於城鄉結合部。曾經有一段時間,群眾滿意度非常低迷,還受到省綜治委的警示。我們深深認識到,這是全區群眾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反映他們的堵點、痛點、傷心點,反映他們的急需。 我們坐不住了,我們從“問需”開始,走到群眾中去,面對面了解情況、聽取批評、征集意見建議,把問題分門別類,按輕重緩急逐一回應,認真解決。我們從無到有,一段時間解決一個問題,以“三個專職化”覆蓋全區6個鄉鎮街道:即32個治安崗晝夜值守人員專職化,7支234人巡邏隊專職化,6支142人網格員隊伍專職化。近兩千個高清探頭密集布設。上級在巡視中要求群眾信箱不被探頭監控,結果經常找不著合適地方,不得不臨時物理封閉部分探頭。 全區群眾從黨委政府真抓實干的作為中,不斷滿足安全需要,也看到了我們的誠意和決心。洛江區的公眾滿意率連續五六年基本站上省市平均線上,擺脫落后狀態。我們知道,對群眾呼聲的每一分積極的回應,群眾都會給我們最會心的回報。

問:

從您的表述中可以感受到群眾工作的重要性,那麼怎樣可以為百姓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呢?

答:

洛江區的經濟實力一度比較弱,群眾在安全需要上既有自身利益受損的因素,也有安全產品上“人有我無”的憂慮。比如人家有探頭我們也想有,人家發展到高清我們也想跟,等等。所以那幾年我們在治安防控力量建設上,不僅有回應群眾呼聲,也有跟著人家后面跑的一面。時間長了,群眾就覺得我們是為了滿意率測評能過關。再加上實施過程中,確實也有等要測評了才突擊入戶、集中搞大巡防等問題,群眾對我們採取的措施、所做的努力越來越不領情。 一開始我們覺得是群眾的安全需要增長太快,而我們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保質期”太短,群眾對我們提供的安全產品容易“審美疲勞”。后來我們才發現,恐怕是我們的政績觀有偏差了。問題導向本身沒什麼錯,但從根本上說,必須認真領會和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端正對人民的態度,創新社會治理,把供給端做好 。

問:

那麼,在提高安防效果方面,洛江區採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

答:

我們嘗試從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上再出發。上級對網格化的要求很全很高,我們財力又十分有限,在市委政法委的直接指導下,我們在網格員隊伍建設上從專職化起步並委托派出所專管﹔在服務管理內容上模塊化搭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模塊急用先做,逐步積累到目前的九個應用模塊﹔同時量力而行、梯次推進,用四年時間實現全區六個鄉鎮街道的全覆蓋。群眾也從活躍在身邊的網格員,感受到了區委區政府把群眾的安危時刻挂在心上的誠意。

問:

有了穩定的社會治安,有了平安的發展環境,大家才能安居樂業。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平安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的首要任務呢?

答:

十八大以來,洛江政法綜治工作和平安建設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能從谷底走出來,穩步前行,持續向好,絲毫離不開洛江區經濟社會的長足進步、跨越發展。 包括“三個專職化”的所有安全產品,確實都是“真本正料”,要有財政做后盾。但僅僅是謀求支撐是做不好的,更為重要的是融入,從全局的高度對政法綜治工作和平安建設進行思考和謀劃。

問:

具體有哪些具有洛江特色的措施呢?

答:

針對入戶訪視出現的被架空、走過場的問題,我們改進傳統的綜治入戶,以“宣傳十九大,夜訪千百家”為主題,持續開展“夜訪夜談”活動,把密切警民關系放到密切黨群關系的大局,把治安問題放到民生背景,由區委區政府直接推動,區效能辦帶兩辦督查室聯合督導,群眾稱之為“夜打燈籠訪貧農”的蘇區干部好作風又回來了。

問:

從您的介紹中,我能感受到社區網格治理是很有效的一種社會管理方式,是構筑和諧社會的基石,能夠動員社區、居民、非政府組織等群體廣泛參與,這個過程也就能成為各利益相關者充分表達個人或者群體利益訴求、共同治理社區的過程,從而不斷社區網格建設?

答:

是的。回顧十八大以來的實踐,我們更深切地認識到,滿足人民在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寬的視野,要自覺地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協調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