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在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中逐漸探索出一套湖裡特色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形成新時代特區版的“楓橋經驗”,成為特區38年發展歷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請鐘書記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麼是新時代特區版的“楓橋經驗”吧。
好的,我覺得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可以用24個字來概括,就是:支部建在小區,統領各方力量,就地解決問題,促進跨越發展。
推動基層治理下沉小區,是基於什麼樣的初衷呢?
經過八年來的探索和實踐,現在我們推出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就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舉措。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就是要適應現實需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夯實平安建設的根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我們探索實踐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主要是從小區治理入手,推動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黨建引領,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上。目前小區管理存在不少亂象,矛盾糾紛多發,很大程度是因為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和小區居民三者之間關系理不順,利益理不清,缺少領頭人,互相不買賬造成的。為此,我們全面加強黨對小區治理工作的領導,將黨支部建在小區,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發動在職黨員4386人,回到所居住的小區報到,與社區黨員在一起,為小區建設獻策獻力,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構建了以黨支部為核心,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小區社會組織和小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小區內部治理體系。
二是規范小區治理,做到法治、德治、自治結合。在小區治理方面我們有法依法,法律法規覆蓋不到的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規范性文件不宜直接調節的、屬於居民自治或道德范疇的行為,通過居民自治公約進行約束或倡導。目前,湖裡區形成了小區治理“1+4+N”的規范體系,即一個小區治理總體指導意見﹔關於小區黨支部建設、業委會建設、物業管理、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等四個方面的框架性文件﹔包括小區調委會建設、小區調解員管理在內的方方面面的N個配套規范性方案。同時,各個小區都制定了自治章程、小區公約,成立自治理事會,小區管理井然有序,從制度上降低了矛盾糾紛發生的機率。原來我們金尚小區廣場舞擾民的問題很難解決,同時有三支廣場舞隊伍同時在廣場上播放不同的音樂,互不相讓,小區自治理事會協調后,分三個時間段,讓不同的舞蹈隊活動,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是緊緊依靠群眾,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利用身邊人調解身邊事,打造出三類調解品牌:一是黨員調解品牌,由能力素質突出的黨員擔任調解員,讓黨組織和黨員成為調解工作的中堅力量。比如達嘉馨園小區黨支部書記、退休黨員張朝麟兼任小區調委會主任后,帶頭化解矛盾糾紛達61起。二是專業調解品牌,就地動員小區內居住的律師、在職或退休法官、檢察官、警察、公職人員等專業人員,發揮專業特長,高效化解矛盾糾紛。高林居住小區的退休法官吳秀丹,組織專業人士成立法律維權志願隊,義務為居民調解矛盾糾紛、答疑解惑,深受群眾歡迎。三是能人調解品牌,吸納小區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等有威望、有經驗、有影響的“小區名人”加入調解員隊伍,成立個人調解工作室,在群眾家門口介入矛盾糾紛。年近八十的市人大代表葉福偉成立個人調解室,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0多起,被評為廈門市一級調解員,榮獲“2017年度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稱號。
四是創新“互聯網+”手段,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打造“互聯網+”基層治理創新模式。一是實現“互聯網+”群防群治,率先應用“廈門百姓”App軟件,動員小區居民群眾注冊成為平安志願者,參與小區治安防控,全區已發展平安志願者共計16.6萬人,成為了平安建設的中堅力量﹔二是實現“互聯網+”糾紛調解,專門成立了“網絡調解室”,通過視頻聯線的方式召集雙方當事人,打破時空限制,方便及時解決矛盾糾紛。如54歲的重慶人吳女士在湖裡區建設工地務工,不慎摔傷,導致腰椎骨折及肺部挫傷積液,初步治療后返回老家休養,與用工單位就賠償問題發生糾紛。考慮到當事人重傷在身,不便遠行,又急需醫療費用,小區調委會巧妙利用視頻聯線的方式組織雙方在線調解,僅用半天時間就達成了11.5萬元的賠償協議,幫助當事人解決了燃眉之急。三是實現“互聯網+”法律服務,建立了全區法律專家信息庫,將小區調委會及調解員的工作經歷、調解特長、聯系電話及照片等信息置入微信公眾號,並把調解員的二維碼名片張貼在小區調委會醒目處,群眾掃碼即可自主選擇聯系調委會和調解員,實現了“線上預約、線下調解,線上互通、線下點評”,把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通過上面介紹的四個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呢?
主要有四個方面成效:一是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少了,信訪量下來了,湖裡區信訪工作連續四年全市排名第一。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區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472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全區接待群眾各類信訪次數和人數同比分別大幅下降42.4%、44.6%,矛盾糾紛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矛盾糾紛少了,案件量下來了。湖裡區刑事發案同比大幅度下降,2017年同比下降41.5%,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7.9%。三是居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矛盾糾紛少了,扯皮的事情少了,群眾在小區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美化提升等項目上迅速達成共識,快速落地落實,全區348個小區安全、秩序、衛生、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四是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矛盾糾紛少了,維穩壓力小了,各級各部門可以集中精力抓經濟社會發展,2017年湖裡區生產總值達954億元,同比增長8.7%﹔財政總收入達192.2億元,同比增長12.1%,在全市各區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