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光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

創新生態司法審判
像保護眼睛一樣
保護生態環境

嘉賓: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 張海光
地點:人民網福建演播室
摘要: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興起“大學習”熱潮,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奮力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譜寫新時代政法事業新篇章,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員會、人民網福建頻道、福建法治報、福建長安網聯合主辦《全省政法系統“擁抱法治新時代 踏上平安新征程”大型系列訪談》。本期嘉賓為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張海光。 【詳情】
  • 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 張海光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 張海光
  • 張海光接受人民網專訪張海光接受人民網專訪
  • 張海光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張海光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
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 張海光霞浦縣人民法院院長 張海光
張海光接受人民網專訪張海光接受人民網專訪
張海光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張海光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

精選對話

問:

我們了解到,霞浦法院尤其重視海洋生態司法工作,探索出生態司法審判新路子,初衷是什麼?

答:

霞浦是海洋大縣,海岸線長480公裡,淺海灘涂面積104萬畝,大小島嶼400多個,均居福建省各沿海縣(市)的首位,海洋經濟也是霞浦發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違法捕獵案件以及漁業糾紛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良好的生態環境正遭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破壞。由此,霞浦縣法院緊抓海洋生態司法工作,積極探索,逐步建立生態司法審判機制。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領悟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把政法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所以,我們建立的生態司法審判機制不是一個簡單的機制,而是希望通過發揮審判職能,延伸司法服務,找准司法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結合點、著力點,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實際舉措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為生態霞浦建設添磚加瓦。

問:

生態司法審判機制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答:

具體來說,審判工作是法院的主責主業,在總結近年來開展海上巡回審判、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積極從理念、方式、機制等方面加強探索,並以內設機構改革為契機,依托生態庭專門成立生態審判團隊,負責審理環境資源審判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案件,並明確相應工作規程,明確具體受案范圍、工作流程、責任追究等機制,規范運作體系,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合力。2016年2月,霞浦縣法院被省高院授予“生態環境審判示范基地”稱號。

問:

如您所說的,有了規范的運作體系,就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合力,那麼,生態司法審判工作的重點在哪裡呢?

答:

生態司法審判工作的重點是,協同當地黨委、政府不斷提升海洋環境治理能力﹔依法妥善審理好海洋生態環境資源各類案件,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審判職能作用﹔建立完善海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配套制度,加強生態司法預防和生態修復工作,有效減少、杜絕海洋生態環境受到損害和破壞,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服務保障海洋經濟發展。

問:

您剛才提到海洋生態司法並不僅僅是發揮審判職能,還有延伸司法服務,請具體說說都有哪些延伸呢?

答:

一是,著力構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聯動機制,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效應,與海洋漁業局、海事局、環保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共同探討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問題,2014年以來,共召開聯席會議20場次,加強對存在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向行政主管部門發送司法建議,發送司法建議7條,促進依法行政。二是,聯合福建省綠家園環保組織設立“環境友好中心工作站”,與寧德市海洋環境志願者保護協會拉手共建,成立以青年法官為主體的“霞法志願者服務中心”。在小馬、大京、高羅旅游景點、沿海攝影基地均設立維權點,均派駐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筑起生態保護綠色屏障。三年來,共受理各類維權案件和提供法律咨詢120多件次。三是,今年6月8日,在世界海洋日當天與保險公司簽訂生態修復保險協議,率先在全省引入海洋生態環境修復保險機制。四是,今年6月11日,與廈門大學法學院開展共建,設立法學教育實踐基地,並在生態司法保護研究方面加強合作。

問:

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你們接下來還有哪些計劃呢?

答:

接下來,我們要持續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生態霞浦建設提供法治保障,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一要進一步完善“一線三室四區”大巡回審判模式,推進海岸線生態巡回審判工作,推行“人隨案走、服務靠前”辦案模式,由生態審判專業團隊負責審理涉生態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案件,著力構建最專業的審判組織運行體系﹔二要加強與人民調解委員會、派出所、海事、漁政等部門的工作銜接,打造海上多元解紛服務圈,著力構建最廣泛的生態環境多元共治體系﹔三要完善海洋生態環境修復制度,依法懲治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創新替代修復、異地修復等形式,將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后的修復納入法治軌道,著力構建最嚴格的生態司法保護體系﹔四要加強院校合作,與廈大法學院合作研究海洋生態司法保護的霞浦樣本,為提升生態審判工作提供強大智力支持﹔五要加大法治宣傳力度,深入到鄉村、中小學開展宣傳,借助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引導群眾自發主動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