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民營銀行就是由民間資本控制與經營的,權、責、利統一的現代金融企業,或者說民營銀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責、民益四有構成的統一體。所謂民治就是由民間投資者決定公司的治理﹔所謂民益就是指銀行經營的利益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分配。

周小川要求加強宏觀信貸政策指導,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信貸投入...【詳情】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詳情】

下一階段,央行和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將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包括穩妥有序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詳情】

董文標認為,銀行本身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而民營銀行與民營經濟融為一體,其定位與市場定位銜接...【詳情】
全國數十個省份,20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加入民營銀行申辦的爭奪戰,相對於民營銀行概念股的極度升溫和大批企業家欲轉型為銀行家的蓬勃野心,福建企業家們卻顯得尤為淡定,目前福建省暫未有企業提出申辦民營銀行。
2013年7月,福建省政府出台9條金改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支持多地設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既有政府出台政策撐腰,為何閩商們對民營銀行還是望而卻步?編輯就此請教業內人士,業內專家認為:一、民營銀行看上去很美,但民間資本持續投資資金來源不穩定,且機構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弱,一旦經營虧損破產會出現風險處置真空。近年一些地方融資擔保機構因經營不規范,資金鏈出現斷裂並最終崩盤即是典型案例。二、民營銀行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在准入條件、信息披露、利率形成機制、客戶權益保護等方面有無政策保護?在國有銀行的縫隙裡,如何獨辟蹊徑謀生存,還有待觀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場風起雲涌的民營銀行爭奪戰裡,可能閩商們還未看到足夠大的贏面。不過在明年3月,第一家民營銀行正式出爐之前,一切定論都言之過早,也許閩商會出一匹黑馬。
人民網福建頻道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出品:人民網福建頻道 策劃:鄭艷艷 美編:洪慧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