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城現在的定位是福州中心城區的副中心,這個定位我們應該怎麼來理解?
這要從我們福州城市發展的歷程說起,早在1992年的時候,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描繪了要將我們福州建設成為一個“沿江下海”的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這樣一個宏偉的藍圖。其實在我們國內外有很多這樣的城市的典例,比如說國際上的東京,紐約巴黎,還有我們國內的杭州,上海廣州等等,都是這樣一個逐江向海發展的這樣一個城市的典例。我們福州歷版的規劃裡面重要規劃都延續了這樣一個發展戰略的過程,就是“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國務院批復的福州城市總體規劃,也明確了我們的一個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建設一個“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我們濱海新城就是這個目標的重要載體。從我們的老城區來看,一直以來我們福州是一個中心比較集聚的一個城市,我們都圍繞著鼓、台這樣一個核心區在發展,這樣的話就導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病的發生。比如說城市的內澇,比如說交通的擁堵,還有我們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壓力也非常的大,所以說要發展一個城市的副中心來疏解我們老城區的人口,同時又能保護我們的歷史文化名城,然后再培育我們福州新的這樣一個經濟一個增長期,對福州來說是非常的重要。從濱海新城自己來看,我們濱海新城具備了它自己的優勢,比如說它有它的區位優勢、有時空優勢、有自然的生態優勢,還有門戶優勢和產業優勢。所以說我們把濱海新城定位為我們福州中心城區的一個副中心,並且也是我們福州新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可以緩解我們老城區的壓力,又能帶來一個新的增長極,這就是我對我們濱海新城作為我們福州中心城區一個副中心的理解。
濱海新城目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按照“數字中國”的示范區的這個目標來打造成一個智慧新城,那麼這個智慧新城他的這個“智慧”將體現在哪些地方?
智慧型城市隨著我們國家大數據戰略,還有我們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以及我們數字中國建設的發展而慢慢地演進。我理解的這個智慧新城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講,一個就是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第二個就是從老百姓的角度。我們結合濱海新城的這個規劃建設,我們也是從這兩個角度來進行展開。首先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智慧新城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們城市的管理效率,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比如說在我們規劃建設方面,我們從一開始就落實了“多規合一”的方法,由規劃部門來牽頭編制這個總體規劃,還有40多個的專項規劃,然后從源頭開始把涉及到的所有部門全部召集起來進行歸整,協調、融合,最后我們會把這些規劃的內容全部落實到控制性詳細規劃裡面,形成一張藍圖,這樣就不會“打架”。同時,我們通過一個BIM的技術,就是把地上、地下都進行三維的建模,這樣領導在決策的時候就非常的直觀,能夠從一開始設計階段就能看到地上地下的三維呈現的模型會是什麼樣,這就是我們規劃建設方面的第一步。第二個方面就是從城市的運營維護方面,我們也實現了城市治理的一盤棋。首先我們通過這個規、建、管一體化的這樣一個平台來實施我們城市的一個實時的監控,比如說我們的燃氣發生泄漏,比如說城市交通擁堵,還有管道的相互亂接,還有就是我們的防洪排澇等等,像這些問題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就發現問題,及時的感知,提前的預判,最后我們及時的處理掉這些城市的問題。另外我們濱海新城還將實現這個物聯網和互聯網,也就是我們的寬帶窄帶的一個全覆蓋,極大地方便了我們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從百姓的角度來看我們智慧新城給老百姓帶來了怎麼樣的一個獲得感。比如說我們通過互聯網+這個交通大數據平台,還有我們互聯網+醫療大數據平台,我們老百姓可以在手機上面就可以預約乘車,在手機上面就可以看到那個公交車現在在什麼站點,就避免了我們去排隊等車這樣一個情況。再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互聯網+醫療大數據這個平台裡面,我們就如果是普通的病就不要再去醫院排隊,我們可以在網上進行預約進行網上的會診,最后又是在網上支付,所以說也解決了我們老百姓排隊看病的這樣一個難題。對於年輕人來說,我們有一個叫VR體驗,就是虛擬現實,我們可以在家裡足不出戶地能夠環游世界,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智慧的濱海新城裡面,我們讓這些數據跑起來,讓老百姓少跑腿,這樣我們能讓城市會更有競爭力。
除了您剛才說的這些智慧城市的這些智慧的方面,其實濱海新城還有一個地方也非常吸引人,就是它會吸引很多的一些重大的項目,特別是雲、大、物、智、移這些方面的那具體都會建設哪些呢?
雲、大、物、智、移,顧名思義,它就是雲計算、大數據與物聯網,還有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濱海新城這一年來,我們依托這個中國的東南大數據產業園,著力的發展了大數據的相關產業,目前園區已經注冊的企業已經有161家了,注冊的資本大概有208億,這裡面就有一大批的雲、大、物、智、移這樣的項目,比如有被譽為福建“最強大腦”的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就是我們的“商務雲”,還有“政務雲”,國家級的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海峽光纜一號,還有國家級的健康醫療國土資源旅游等這些國家級的大數據中心,還有我們的三大運營商,就是移動聯通和電信,他們的大數據研究院也落戶在我們這裡,所以說園區它呈現出了如火如荼的這樣一個發展的態勢。
濱海新城的建設到現在其實也就是一年的時間,但是我們看到整個的變化已經非常大了,那麼接下去我們這個規劃周期跟目標是什麼樣的?
在規劃期間我們已經學習了習總書記在雄安規劃建設時的一系列講話,把我們的濱海新城也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和發展新基礎上建設的新城。我們知道一坐新城的發展,它必須要依托產業來吸引人口的聚集,那麼濱海新城我們也是在走這條路,就是產城融合,產城怎麼融合?首先我們從產業方面來看,濱海新城剛才我已經講到了,已經擁有了那麼多的國家級的一些大數據的中心,還有我們的三大運營商。實際上我們將在這幾年裡面,貝瑞和康基因醫院還有奇虎360,除了前面說到的這些國家級的一些大數據中心,我們還有三大運營商,還有我們的貝瑞和康基因醫院,奇虎360、盤股,還有復寅精准醫療等一大批的項目,在這幾年裡面都將建成。在城建方面,我們會把這個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先行建設,實現了一個民生的優先。從基礎設施方面,濱海新城的軌道快線地鐵6號線,還有我們的東南快速和道慶路,還有的機場第二通道,這些都將先行打通,那這樣的話我們老城區跟濱海新城大概半個小時就能夠到達。在我們濱海新城的區域內部,我們也貫徹落實這個現在非常先進的一種理念,叫做“窄馬路密路網”,同時我們也對標國際一流的城市來打造綠色出行。從這個公共配套服務設施來看,我們這幾年將建成這個濱海的三中分校,還有雙語學校,還有我們的三甲醫院等等一系列的學校、醫療、體育、文化等等設施,讓這些民生先行動起來。 我們濱海新城的這個產業園區內,我們將打造一個叫做核心共享區。同時我們還引入了多種的一個住房政策,比如說人才公寓和租賃房。我們還將引進一些知名的高校和創新平台,來結合旅游、金融這樣的一個現代服務業,打造一個產城的互動和有機的融合。我們爭取在五年的時間內,把這個核心區裡面的啟動區17平方公裡建得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