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大學微博協會”發布微博稱,廈大將開設爬樹課。24日,記者從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確認得知事情起因是廈大校長希望借鑒美國部分大學開設爬樹課的經驗,教會學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還透露,該項課程擬於今年新學期推出。對此大家意見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實用技能,是教育的創新,應該學﹔有人卻認為這是在生搬國外的教育模式,是在嘩眾取寵。
廈大校長希望借鑒美國部分大學開設爬樹課的經驗,教會學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美國部分大學早已開設了這門課程。校長從國外考察回校后,覺得美國大學開設的爬樹課很有意思,也希望我們體育部能開設爬樹選修課供學生選修。”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的林建華教授介紹,由於國內尚未有開設類似課程的高校,因此從選址到課程設計都得靠體育部的教職工“自行摸索”。在這門課上,可以學習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樹,並在上面自由移動,甚至“在樹木之間靈活穿梭”。【詳細】
大學開“爬樹課”,聽起來是很逗的一件事。但如果看看北京暴雨中市民求生技能之孱弱,也許晚來的這一課就顯得有些悲壯而嚴肅。一方面,現代風險社會集聚了越來越大的危險系數,暴雨、地陷、地震、雪災……臨危不懼的勇氣有時不如應急避險的能力來的更為靠譜;另一方面,中國的基礎教育或高等教育很少關注生存技能,夏天溺亡的兒童,火災中施救不當的成人,要麼是靠行政禁令警醒,要麼是以道德救贖遮蔽,缺課的內容有時需要以生命為代價補上。【詳細】
開設爬樹課,不是突發靈感,而是廈大校長美國考察所得,應該說來源於現實。【詳細】
我國對學生的生命教育是一片空白,開設爬樹課 期待生命教育都能走進校園。 【詳細】
開爬樹課是大學課程教育改革和大學教育實用化的美麗信號。【詳細】
之所以圍觀大學爬樹課,更重要的原因不是在於對課程設置合理與否本身的考慮,而是出於對課程能否收到預期目的的擔憂。國外大學開設爬樹課成效很好並不代表著國內也同樣如此。【詳細】
安全教育的確是當下教育的一個軟肋,但最“軟”的地方不是不會爬樹,而是安全意識和逃生常識。這些恰恰是大學生最缺的。為此,我們可以開設安全課,來進行改善,或者通過常態化的逃生演練來提升安全技巧等。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教育提升。【詳細】
據報道,美國已經有1000多所學校開設了這門課程。如何辦好大學教育,大學教育的理念是什麼,對世界來說都是一個不斷研究的課題。我國大學教育存在著諸多弊端,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創新能力,大學生不能適應社會,大學教育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等,是我們現階段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是落后於國外一流大學的主要因素。大學需要改革,大學教育也需要創新。對於國外好的東西,我們當然也可以拿來。【詳細】
廈大開設“爬樹課”,筆者認為“爬”的不是樹,而是教育體制的創新。“爬樹課”在國內作為一項新事物,人們缺乏對這麼課程的了解,在國外很多大學都有所開設,為何國內一所大學都沒有開設,當要開設之時卻遭到那麼多的質疑。主要受國人思維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而這種思維的形成也是我國教育體制弊端造成的。廈大開設“爬樹課”,敢於突破常規,國內別的大學做不到,而廈大做到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敢為人先,打破以往重書本而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教育體制的創新。【詳細】
對於廈大的爬樹課,很多人不理解:“什麼樣的災難來臨需要爬樹呢?”我們能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的質疑,畢竟這在中國唯考分論的教育背景下,廈門大學開設的課程有些格格不入。其實我們仔細看一下,廈大開設的這門稀奇古怪的課程其實想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吸引更多人關注並參與進來。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類似的課程不僅大學應該開,而且中小學更應該開。但在這裡我們還想善意地提醒一句,在注重課程創新的同時,還要考慮實際情況以及可操作性,要避免出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