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知道母乳喂養對寶寶健康有好處,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福州大多數公共場所都沒有設立專門的哺乳室,媽媽們想在公共場所哺乳沒有私密空間,隻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掀衣喂奶。【詳細】
8月5日,廈門中山路人潮涌動,15名懷抱寶寶的辣媽席地而坐,寬衣哺乳。這一新奇的場景吸引眾多圍觀者,她們自發組織活動,以“快閃”的方式宣導母乳喂養,倡議建立母乳喂養室。而商場保安們對哺乳媽媽們一再驅逐,連活動最后的合影也干涉。【詳細】
在武昌徐東銷品茂一樓大廳,一群年輕媽媽組織了一場“哺乳快閃”的活動,30多位媽媽在公眾場合哺乳自己的寶寶,以此行為呼吁大家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公共場合能有更多哺乳場所。【詳細】
倡導母乳喂養,保護母嬰健康。母乳是嬰兒最適宜、最理想的營養食品,是最合適嬰兒的營養源。這些是奶粉等母乳代用品做不到的。【詳細】
當眾喂奶,母性使然。母乳喂養是是人類繁衍至今的必要的生存形式。媽媽給孩子哺喂母乳與拿小勺喂飯有什麼本質區別呢?給嬰兒喂奶是母愛的體現,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哪裡喂都合情合理。【詳細】
公眾場合,不文明。堅決不會在公共場所哺乳,這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既然在正式場合下,露乳被當作一種不恰當的行為,就說明它是不適宜當眾裸露的。【詳細】
當眾喂奶會使人尷尬。就算當媽媽的自己覺得很高尚,還有別人是不是願意看見的問題,那些小伙子小姑娘看到了肯定覺得不好意思。【詳細】
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黃群女士介紹,中國雖然在法律中有一些保障哺乳時間的規定,但是由於監督機制的缺失,使法律和實踐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詳細】
今年6月,北京市人大代表陳叔平建議公共場所應根據自身條件,建立兒童衛生間、母嬰室等,建議商場、公園、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加強對兒童的保護。除此之外,一些公共設施設計還缺少的人性化細節的考究。【詳細】
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場所,公園、寫字樓等沒有獨立喂奶室,甚至大醫院都沒有專門的母嬰休息室。哺乳室缺失,反映城市公共建設缺乏人文關懷的尷尬。如果公共場所可以提供一點隱私空間,那將有更多媽媽實現母乳喂養。【詳細】
這種公共關懷,首先要來自於公眾的理解和寬容。哺乳期的媽媽在公共場所喂奶,作為母性,是被動的也是無奈的。對此,公眾應該給予最大的寬容和體諒,不應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和歧視,更不該以齷齪的心態去圍觀。【詳細】
哺乳尷尬放大公共設計缺陷,缺陷不是來源於場所本身,而是來源於公共場所功能配套設計理念本身。這就需要從公共管理的頂層設計之中,將公共場所特殊設施的建設,納入相應的設計與建設規范,在項目建設與公共配套的過程中,作為一項法定的供給義務。【詳細】
隻要政府有關部門或相關單位真正將育嬰關懷和私密關懷提升到公共文明和發展的高度,年輕母親在公共場所哺乳的尷尬也就有望盡早避免。【詳細】
哺乳期女性是一個特殊群體,理應得到社會的特殊照顧。化解公共場合哺乳尷尬,需要大眾的理解和寬容,更需要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的改進和完善,為媽媽們尋找一個保護隱私的哺乳處所。給母親一個安靜、溫馨的哺乳空間,政府部門責無旁貸,企業更不能熟視無睹!如此,尷尬才能消除,文明才能得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