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福建頻道|熱點專題

    幼兒園“蘿卜招生”並非陝西山陽“首創”,今年7月底福建福安市實驗幼兒園就被指招生規則不公平

    這足以讓人產生社會公平得不到保障的擔憂。也足以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公立幼兒園為啥不姓“公”?我們用什麼保障教育公平?顯而易見,在山陽幼兒園事件的背后,不乏權力尋租的影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無可厚非,但希望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演變成權力尋租,終歸是破壞了教育公平。保障教育的公平環境,我們需要一個全面制約權力的制度,減少權力尋租的機會,而法治就是走向這條制度的必經之路。

事件回顧


山陽縣幼兒園

陝西一公立幼兒園規定隻招公務員子女

    近日網曝:“9月1日是全國學生秋季報名的日子,可是出現在山陽縣幼兒園的做法著實讓人費解,好多人為了給孩子報上名,半夜起來的也有,可是等到早上,學校大門卻始終大門緊閉。為了維持現場秩序,校方連貼二張緊急通知,而通知中竟然稱父母雙方都必須在縣直機關單位上班者才符合報名條件。這是什麼條件,難道隻有公務員的子女有資格去報名嗎。”此帖引起了廣大網友和記者的關注。【詳細】

山陽官方回應公立幼兒園隻招官二代:向網友道歉

    山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唐亞明就有關問題組織人員開會處理此事件。處理意見如下:撤銷原通知﹔在城區一小等周邊學校騰出教室,增加2個班,來解決問題﹔山陽縣幼兒園可以接收居民、臨時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

    雖然山陽縣教體局已就此事件進行道歉,但山陽縣教體局並未對當初“錯誤的”通知,暨為何隻招收父母在縣直機關單位上班者的子女的原因作出回應。【詳細】

公立幼兒園為啥不姓“公”?


公立幼兒園很“搶手”

“公”立幼兒園到底姓啥?

    山陽縣幼兒園及其縣教育局的做法之所以遭到詬病,原因就在於作出這一規定者對公權力認知上的偏差,導致了公共資源分配上的以權謀私。在其看來,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不是用來致力於公共利益的,而是首先使自己至少也是小團體的利益得到保障。正是在這種扭曲權力觀的主導下,由公共財政投入創辦的公立幼兒園,粗暴地將普通民眾的子女拒之門外。正是權力的扭曲,導致了公立幼兒園服務定位上的錯位。【詳細】

機關幼兒園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頑疾

    機關幼兒園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頑疾,在過去就是公務員子女專讀學校,一直以來社會各界譴責頗多,認為是公務員在用“公權”“公費”養兒女,是“權力自肥”。公辦幼兒園不是為公務員子女專門設立的幼兒園。公辦幼兒園面向社會大眾一視同仁的招收學生,本是題中之義。如果用規定或命令,使公務員子女可免費或低價享受優質的教育,這既是教育的不公平,也是公權私用,更會破壞公務員群體的形象,損及政府公信。【詳細】

特權讓公立幼兒園不姓“公”


教育不公平 孩子最受傷

幼兒園隻招公務員子女是權力公然腐敗

    公權力異化成了私權力。如今已什麼年代了,權力還如此膨脹,如此為所欲為?說穿了,這就是以權謀私,這就是教育不公平,這就是老百姓身邊的腐敗。【詳細】

隻招公務員子女是“向特權獻媚”

    這一做法還損害了公務員的形象,拉大了公務員群體和普通民眾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們上了“向特權獻媚”的丑陋一課。幼兒園本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對於“公平、正義”的崇尚,可這種做法無異於“特權觀念從娃娃抓起”,怎麼能培養出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呢?【詳細】

幼兒園拼爹 公務員無憂背后的隱憂

    當公務員群體無“后顧之憂”時,對真正解決公眾關心的問題,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打了折扣。照此推理,一旦資源緊張時,與民相爭就不足為怪,若無外力介入,通常勝負一邊倒,卻不會有道德上的愧疚感和罪惡感。【詳細】

“官二代幼兒園” 傷害了每一個孩子


“入園難”

公平,從幼兒園就被撕裂

    官二代起步始於機關幼兒園?這不是我們的杞人之憂。僑聯南京市委員蔡蓓對“有權的進公辦幼兒園,有錢的進私立幼兒園,沒錢的進非法幼兒園”這一學前教育怪象深有感觸,她說“我們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班裡的孩子來自各個階層,現在就不同了,好的幼兒園裡都是有權有勢家庭的孩子,幼兒園已經開始階層化了。”

    哎,社會的公平,從幼兒園時代就被撕裂。【詳細】

“官二代幼兒園”踐踏教育公平

    權力讓權利變成少數人獨享,異化成私權﹔讓平等的教育、心靈的教育演變成公權的腐敗場。孩子純淨的心靈要面對一場權力失衡的考量和傷害。

    這種規定是對權力的痴迷和討好長期作怪的產物。或許,公權者以為這僅僅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是對於普通百姓卻是一件大的不能再大的事,這種權力的公然腐敗,不僅僅是對於平等教育的踐踏,還是對政府公信力的踐踏。【詳細】

如何讓特權不再踐踏公平


好孩子的“名片”

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裡

    必須限制權力,為權力定做合身的制度。制度首先要約束權力,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裡,為權力劃定邊界。有了合適的制度,並且制度的執行又是在監督制度的制約下,行政行為者就不能隨意執法。【詳細】

用民主制約權力

    要最終制約權力,最根本的還是要發揚人民民主,要建立人民民主的“制度平台”和“制度渠道”。要想防止權力的不作為、胡作為、亂作為,防止權力為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服務。【詳細】

惟法治能約束特權

    權力本身有擴張沖動,不受限制的權力,為官員帶來過多的尋租和設租機會。部分“官二代”所濫行之特權,本質上只是上代人這種不當權力的延伸。隻有依法治國,制約政府部門和官員的權力,才能降低其干預能力,減少權力的貨幣價值。【詳細】

    權力需要制約,正因為我們對權力的制衡存在缺失,才放縱了張牙舞爪的“特權”踐踏了教育的公平。束縛權力,把它裝進制度的籠子裡輔以民主和法治,公平才能得以彰顯。否則今天的“官二代幼兒園”就成了明天的“官二代小學、中學”,后天的“官二代大學”。

人民網福建頻道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出品:人民網福建頻道 策劃:張子劍 美編:焦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