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福建頻道|熱點專題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霧霾天氣。從北京到石家庄,從鄭州到貴陽,多個城市空氣污染指數“爆表”,“喂”人民服“霧”。北京PM2.5值一度逼近1000。這場久久不散的霧霾,到底只是季節性氣象造成,還是“人禍”?

全國多地霧霾 民眾出行“人在霧途”


霧霾終將散去 教訓不能忘記

17省市十面“霾”伏 北京河北發最高預警

    肆虐中國中東部的霧霾至少到1月16日才會緩解。13日,在環保部的120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達到或接近污染指數500——這意味著最高級別的污染——的城市依然隻有4個,石家庄、邯鄲、保定和北京,前三個是500,北京是498,它們蟬聯了前四名。而河北省和它所包圍的北京,昨天都發布了最高級的霾橙色預警。北京已是連續3天空氣質量六級污染。 【詳細】

福建多地空氣質量良好 外地網友“羨慕嫉妒並向往”

榕城風輕雲淡 福廈泉空氣質量均列全國前十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近日發布的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顯示,福州空氣優良:13日,47個重點城市中,福州空氣質量榮獲榜眼﹔泉州排名第三,API為53﹔廈門排名第七,API為62。

莆田空氣佳或再名冠全省 2015前開始PM2.5監測

    莆田已連續兩日迎太陽,不少網友拍下莆田的藍天白雲在微博上發布,直慶幸“幸好我住在小莆田”。莆田擁有的三大因素,決定了莆田不會出現霧霾天氣。 【詳細】

新聞資料:“撥開”霧霾

霧和霾是一回事嗎?
霧和霾同是視程障礙物,但並非一回事。霧是空氣中“多余”的水汽凝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懸浮在近地面的大氣中。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氣溫越低,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就越少,越容易形成霾。我國一般把陰霾天氣現象並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詳細】
霧霾為何會形成?
1.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2.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這使得低空中的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3.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增加。城市人口增長、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都導致了懸浮物大量增加。【詳細】
空氣裡有哪些污染物?
 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監測的污染項目有6項,其中就包括PM2.5。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表示,因為是人為評價,計算方程中有上限,因此AQI最上限是500。超過了500,指數也會以500顯示,這便是“爆表”。對於PM2.5濃度值,王躍思解釋說,這個數據也有上限,但只是針對監測儀器,而非指數方程計算而言。【詳細】
霧霾天氣該注意什麼?
 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如戴口罩。但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盲目戴專業防護口罩,這種口罩易造成缺氧、頭暈等症狀。別戶外運動: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專家鄺土光表示,霧霾天氣如果進行戶外運動,會刺激呼吸系統或造成呼吸系統感染,增加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入室后洗臉:空軍總醫院感染控制科曹晉桂主任提醒,進入室內后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
【詳細】

內地氣象災害預警

全國城市為何一片“爆表”?


霧鎖京城 16個空氣監測站指數爆表

    事實上,霧霾天氣持續,空氣質量下降,並不是今年的新現象。這幾年,每到秋冬特別是入冬以后,我國中東部地區時不時會遭遇這樣的情況,其中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氣象原因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近期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大﹔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污染排放原因

    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大城市,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燒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質難以擴散,導致空氣質量顯著下降。這幾天,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是首要污染物。 【詳細】

消除毒霧天 怎樣才是“治本之策”?


我們的空氣怎麼了?
 

    各個城市的對策大致類似,這也說明地方政府已經看到了問題所在。只是這些政策大多沒有新意,僅僅只是臨時措施,等待天氣好轉大可好了傷疤忘了疼。因為,表面上看這些政策力度很大,但實際上並不能治本。

停駛部分公車能否有效緩解?

    北京、西安等地出台應急措施,要求停駛30%公車。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此進行監督?隻有細化相關細則,才有可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尾氣的排放。

應從頂層設計治本之策

    應盡快在頂層設計層面提出大氣污染“治本之策”。一方面,隨著未來十年城鎮化率的持續提高,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污染物排放源防治的水平,一定要跟得上城鎮化進度。另一方面,環保部門不能隻當生態修復和事故處置的“消防隊”,也不能隻當嚴防死守環境風險而疲於奔命的“守門員”,環境保護必須充分介入到工程審批、發展規劃、經濟政策之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這樣既節約了財政資金,又能建設好“美麗中國”。【詳細】

各地空氣質量狀況及應急措施

城市(監測站點) 空氣質量狀況 各地應急措施
北京(朝陽奧體中心) 重污染 ·黨政機關帶頭停駛三成公車
·極重污染區域所屬中小學停止學生戶外鍛煉活動
石家庄(西北水源) 重污染 ·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IV級響應
·石家庄環保部門加大對燃煤企業的檢查頻次
長春(食品廠) 重污染 ·吉林省氣象局和吉林省衛生廳聯合發布疾病氣象條件黃色預警
·交管部門啟動惡劣天氣交通管理工作二級預案
鄭州(崗李水庫) 重污染 ·已制定《鄭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將盡快實施
·重污染天氣時各學校停止戶外體育課,盡量減少中小學生戶外活動
武漢(吳家山) 重污染 ·要求建筑公司減少揚塵,嚴格監管工業企業煙塵排放
成都(人民公園) 重污染 ·在1月14日前后擇機進行人工降雨
長沙(火車新站) 重污染 ·湖南機場集團通過廣播和屏顯系統發布航班動態,積極安排配餐和飲水服務,安撫旅客情緒
西安(經開區) 重污染 ·要求污染嚴重的各類土方和拆遷作業停止施工,施工現場堆放易產生揚塵物料要全覆蓋
·各燃煤發電企業實施分段輪流限制發電
·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每日隻能安排1/3車輛外出
·國控、省控重點大氣類污染源實行限產限排,產量和排污量降到原來的50%

恐怖霧霾讓全球吃驚 全球緊盯中國霧霾


中國霧霾引發全球關注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14日報道說,“EPA(美國環境保護局)規定,空氣質量指數(AQI)高於100就是‘不健康’,超過400就會被評為‘危險’,而12日晚上北京的AQI達到了755,這個數字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該雜志將這一天形容為“北京最黑暗的一天”,指出中國治理環境污染已刻不容緩。

俄羅斯《消息報》

    俄羅斯《消息報》12日說,“北京越來越接近全球大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的榜尾”,德國《明鏡》周刊13日的報道更直指北京是“全球最臟的城市之一”。《明鏡》周刊的報道說,“這裡的污染是西歐人難以想象的,北京的空氣質量甚至比不上德黑蘭和開羅……這裡的空氣聞起來就像篝火。”

美國《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14日的報道則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思量經濟發展中付出的環境代價。“考慮到各種污染漸漸會成為社會不滿的來源,中國政府需要創建新的環境監管機制和經濟發展模式來維護穩定。” 【詳細】

相關視頻

微博熱議

    “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不是全面小康。面對霧霾,我們不能束手無策的等待北風救駕,而是應該主動著手,從頂層設計治本之策,控制工業污染、汽車尾氣、建筑粉塵等。否則,即使一場大風能夠暫時吹走霧霾,也無法吹來一個“美麗中國”。

人民網福建頻道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出品:人民網福建頻道 策劃:陳玲華 美編:焦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