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天下之美!
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的集美,位居廈漳泉大都市區中心地帶,是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近年來,集美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全面推進跨島發展、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等重大機遇。2014年,集美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框架下,首次提出“人文集美”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創新發展,全區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一座具有人文內涵的新城已初步成形。
如今,“平安集美”已成為一個品牌、一張名片。本網特別推出《美麗廈門·人文集美》系列專題,探尋集美在推進“平安區”創建、打造美麗廈門示范區的工作成效,和可復制、推廣的經驗...【詳細】
推動法治建設,是建設美麗廈門、人文集美的重要內涵。對集美而言,要推動依法治區,首先要自覺樹立法治觀念。集美的做法是,政府堅持依法行政,領導干部帶頭學法。
集美區區長何東寧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時指出,政府自身建設顯著加強。原來,過去五年,集美區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完成“六五”普法,啟動“七五”普法,獲評全國法治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省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區、市依法行政示范區。科學規范行政決策,區政府常務會每年兩次集中學法,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等六項制度。嚴格規范行政執法,建成投用行政執法信息化平台,強化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實現依法行政與法院行政審判、檢察院司法監督的良性互動,2016年集美區政府負責人出庭率位居全市前列。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結人大代表議案3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47件、政協委員提案533件,法定期限辦復率均為100%,滿意率分別為98%和97.9%。
依法行政,成效好壞首先取決於領導班子的有力領導。
在集美,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已然形成制度。除了堅持政府常務會學法制度、領導干部任前法律考試制度之外,集美區還針對全區領導干部開展法治主題講座60多場次,採取網上答題與書面答卷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普法考試15次,不斷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的能力。
參加講座的領導干部紛紛表示,通過主題講座對法治建設的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並表示將從自我做起,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在自身生活工作中受益的同時,為社會的和諧安定添磚加瓦。
據了解,在“七五”普法期間,集美區將繼續推進領導干部及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定期舉辦領導干部法治專題講座、法律知識考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家工作人員教育培訓規劃,組織法治講座、法治論壇、法治研討等活動,搭建和完善學法平台。
【詳細】“網絡刷信譽賺佣金?100%是詐騙!不要做!
公、檢、法找你辦案要你轉賬?是詐騙!不要怕!
短信、網絡各種中獎、退稅?是陷阱!不要貪!”
這是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指揮情報中心教導員陳清洲自己鑽研編撰的一套防詐騙順口溜。在平常的工作中,陳清洲的另一大重心,就是在防詐騙的宣傳防范上。不僅如此,陳清洲每年還會到各個學校講課傳播安全知識,每年陳清州都要講一兩百場課。據統計,15年裡,陳清洲一共在轄區內開展交通安全和防范詐騙等內容宣講活動3000余場,聽課群眾達到十余萬人。集美區電信詐騙警情數下降34.1%。
陳清洲是廈門市民心中“最愛幫人的警察蜀黍”。陳清洲是集美普法宣教隊伍中的好榜樣。
當前,集美正以增強法治觀念為先導,深入開展“七五”普法,集結普法宣教隊伍的力量,採用更“接地氣”的方式,切實增強全民法治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延續“六五”普法期間開展的一系列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氛圍,“七五”普法期間,集美區將繼續豐富普法宣傳教育形式,並寓教於樂。
一是借助媒體手段發力宣傳。僅2016年,集美就通過微信平台持續推送有針對性的防騙信息131期158條,還通過廣播電台、電視台滾動播送防騙音視頻,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截至當年10月底,該區電信網絡新型詐騙警情同比下降5.8%。
二是充分發揮普法志願者聯盟的作用。據了解,為傳播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凝聚社會法治正能量,全面推進“法治集美”創建,2016年集美區成立了普法志願者聯盟。該聯盟由集美區司法局志願服務隊、廈門尚凱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集美大學學生法學社、誠毅學院法律踐行社組成,並將不斷吸納普法宣傳志願者。
志願者吳秋明認為:“作為青年志願者,應積極組織參與各類普法宣傳活動,以做好普法宣傳志願服務為己任,切實讓人民群眾知法學法用法,增加社會和諧穩定,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三是讓更親民的動漫普法形象、更多樣的宣傳方式深入人心。活潑可愛,頭戴集美手勢發夾,身著粉色連衣裙及寫有“集美普法”字樣的紅色馬夾動漫形象,是集美區2017年推出的首個普法志願者宣宣,旨在多舉措多樣式向群眾開展普法工作。
同時,集美持續探索宣傳形式多樣化。日前,集美區在日常普法工作中已採用的渠道方式包括法制主題攝影,法制主題書法,法制主題微電影,法制主題小品,法制主題動漫公益廣告,法制專刊,法制主題講座,法制培訓教育基地,社區咨詢中心,法制“六進”等等。
四是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培育青少年法治觀念。2017年,為持續深化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貫徹落實“七五”普法規劃,集美區教育局、集美區司法局、集美區依法治區辦與廈門市第十中學成立了集美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並在廈門市第十中學舉行了揭牌儀式。這是集美區第5個以青少年為宣傳教育主體的法治教育基地,該基地將禁毒警示教育、校園安全教育、法治宣傳教育有機結合,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著重培育青少年法治觀念,樹立青少年法治信仰。同時,充分發揮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教育輻射作用,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五是持續發揮普法主題公園的作用,寓教於樂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廈門•集美法治文化苑”佔地2.82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福建全省最大的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是廈門市打造的法治文化精品工程,以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融合、法治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法治宣講與故事敘述相融合的設計理念,全面系統地打造出了一個老百姓“能看懂、能喜歡、能接受”,具有“法治韻味”的法治文化設施。
集美法治文化苑於2014年投入使用以來,每天都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前來,在這裡散散步、讀一讀法治故事、古今中外的法治格言,感受“法”的魅力。
集美法治文化苑不僅寓教於樂,豐富了居民生活,還把傳播法律知識與提升城市綜合文化品位相結合,塑造了一個新的城市亮點,改善了城市環境、備受群眾廣泛好評。
“利用這些普法載體,通過貼近百姓實際又通俗易懂的普法形式,充分展現‘人文集美、法治集美’。”集美區司法局局長王在軍說。
【詳細】2017年3月26日,“廈門百姓”志願者平安公益行動暨全市“見義勇為”表彰活動在五一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廈門市領導向反詐騙、反扒救援、義務交警等7支志願者隊伍代表進行授旗。其中,備受矚目的“廈門百姓”APP開放式體驗廳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其中。去年6月,廈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聯合推出“廈門百姓”APP。截至目前,注冊用戶已達12.1萬人,APP平台共發布任務61.8萬條,採集靜態車輛信息180萬條,接受各種舉報線索6100余條。
“經常聽到外地游客贊賞廈門是全國文明城市,風景美城市文明,作為一名老廈門人倍感自豪,希望自己的家鄉能一直這樣的美下去,‘廈門百姓’APP拉近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普通百姓能更好的為家鄉變得更美好出一份力。”市民張女士說。
廈門正用互聯網平台,連起“警心、民心”共筑平安廈門防護網,通過廣泛發動,全民參與,一名市民一部手機,凝聚成一份份平安力量,為全省乃至全國“互聯網+群防群治”提供廈門經驗。
在“互聯網+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深度推進的過程中,集美區緊抓時機,借力發力,跟緊互聯網潮流,做大做強群防群治的“升級版”。集美區將全區各類群防群治人員統一納入“廈門百姓”信息平台實行實名注冊、積分管理,深挖戰斗潛力,織密防控網絡,提升防控實效。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著手部署開展的‘互聯網+群防群治’工作,是立足於傳統群防群治工作的群眾性基礎,揚長避短,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傳遞快、輻射廣的優勢,以及‘大數據’的支撐,實現對群防群治工作的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為市、區兩級群防群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深化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新的重要抓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全區各鎮(街)、各相關成員單位要站在加快建設人文集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當前開展‘互聯網+群防群治’工作作為‘破解難題、補齊短板’的一項重中之重工作來部署、來推動,力爭在短時間內提高我區群防群治工作成效、切實增強百姓的平安法治獲得感。”集美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借助“廈門百姓”app,集美的群防群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上述負責人表示:“有了這個平台,我們社區網格化平台和公安情報指揮平台就‘如虎添翼’,能夠發揮更好的實戰作用。實現了全市一盤棋,所有警情可在全市、全區范圍內統一調度,實現群防群治與公安專業力量最大限度的整合。而且有效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全面打造多方實時參與平台,促進社區民警和群防群治隊伍互聯互動,形成集任務發布、接收、實施、考核等一體化的運作模式,提升打防管控實效。”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