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陳必定 男 1943年生

一場暴雨,山體滑坡,把他家5畝地掩埋了大半。從此他全家起早貪黑,清沙運泥,像愚公移山一樣,經過三年多努力,終於搬走了這座大山。災難把孩子們煉成了硬漢,如今他們都成家立業了。 老大當了村主任,是奔小康的帶頭人﹔老二做生意,還時常做點公益﹔老三在家管理40畝毛竹山,種幾畝臍橙,一年有二三十萬元收入。

羅月清 女 1927年生

5歲坐著花轎,風風光光地被娶進一戶殷實人家做童養媳,16歲圓房,婚后生了一男一女,但都沒能活下來,夫家請人相命算卦,說她命硬,與家人相克,於是被休。她滿懷屈辱地回了娘家。到了解放后,再嫁,為第二任丈夫又生了一男一女,現在跟兒子一起生活。由於她受傷很深,時至今日,她仍不敢正眼看人,大聲說話,像是一隻怕見光的小動物。

羅宗洪 男 1934年生

因為他是勞動能手,又肯為集體做事,鄉親們推他擔任生產大隊大隊長。“文革”時,他被戴上“走資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幫”后,得到平反,收到平反書時,他無比激動,說,這一天終於等到了。

劉錦標 男 1925年生

讀過私塾,當過先生,鄉村裡的婚喪喜慶,建房修墳,都要請他做“文廚”(方言,意為有文化的人來主事 )﹔村裡修族譜,建宗祠,也都由他來主持。他辦事公道,態度謙和,很得大家敬重。鄰裡間若有矛盾糾紛需要論理評判,隻要他說該咋辦,沒有人會反對的。他覺得自己年屆九十,該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了,前年他為自己寫了幾千字的自傳。

曾秀娟 女 1936年生

心靈手巧,她做的豆腐遠近聞名,30年生意不衰,逢年過節更是幾天幾夜忙碌不停,生意紅火沒有別的訣竅,就一條,不減功夫不減料。如今,她的兒媳婦繼承了她的手藝,人稱“小豆腐妹”。

陳振禮 男 1923年生

2歲喪父,12歲母親改嫁,把他托付給伯父撫養。他有一子、一孫、一曾孫,四代單傳。山裡人,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在電視裡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很想趁著還能走動,出去看看世界,說,北京上海是不敢想了,到縣城、省城逛逛也就知足了。

謝致然 男 1942年生

種了4畝地,貧瘠﹔生了4個孩子,老實本分。說話輕聲細語,辦事謹小慎微。在村裡從來不與人爭,一輩子守著土地,勤勤懇懇,安安分分過日子。家庭沒有興旺過,發達過,也沒有衰落過,倒霉過,村裡的人說,用“四平”概括他最合適,即平實、平淡、平庸、平安。

羅傳良 男 1928年生

身體健壯,性格剛強,年青時,血氣盛,聲音大,好打抱不平,喜歡挑戰權威,讓許多人望而生畏,他自己也因此吃過不少虧。如今已年近9旬,心氣平和了許多,聽兒孫的勸,凡事莫管。但仍然閑不住,每天坡上坡下來回七八趟,五六百級台階走得心不慌,腿不軟。

陳桃月 女 1944年生

小時候家裡窮,做不起新衣服,但她有一頭又密又亮又長的烏發,她用“私房錢”剪來二條綢帶子,在大辮子上打二個蝴蝶結,走起路來像兩隻蝴蝶上下翻飛,比穿新衣服還光鮮呢。聽說今天要照相,照片還要放大,她特地梳了二條麻花辮,以重現一下少女時代的風採,而且這是她丈夫所喜歡的妝扮。

邱位忠 男 1945年生

正要為他拍照時,他突然情緒失控,抽泣不已。在旁的鄉親告訴我,他弟弟前些時候剛剛去世,想到弟弟出殯時連一張照片都沒有,母親現在又臥病在床,不久人世,觸景生情,難免悲傷。

朱玉海 男 1929年生

過去,他們一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好在小兒子頭腦靈光,前幾年跟人合伙開發了500個公墓,這才徹底改變了家庭經濟狀況,成為移民中的姣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