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記者產房蹲點:生命的陣痛 我們一同感受
“不生了……我不生了……”
“好小、好黑,不會像他爸爸吧?”整件衣服都已濕透的李菊一邊在護士的幫助下換上干淨的衣服,一邊看著自己的孩子。小寶寶還躺在紅外輻射台保暖,看起來小小的、毛絨絨的。這位剛生產的“90后”媽媽看起來狀態不錯,但其實,她剛剛經歷了難以言喻的痛苦。
“加油!已經很棒了,再努力一下!腰不要拱起、用力…”隨著護士高低起伏、節奏十足的聲音。27歲的李菊用盡全身力氣,想一點一點地把小於安“擠”出來。護士不斷鼓勵:“已經鴨蛋大小了,很快了,加油!放鬆!”
“不生了……我不生了……”雖然嘴裡說著泄氣話,李菊的身體還是跟著護士的指示放鬆了,准備著下一次的蓄力。終於,5月11日13點57分,隨著“哇哇哇”的啼哭聲,小於安被護士從媽媽的肚子裡“撈”了出來。
在近50位家人的期待中,小於安的平安誕生,讓他們家實現了四代同堂。“真的很不容易。”李菊說,生小於安的過程雖然很疼,但是很值得,看到孩子的一瞬間,她感覺自己一下子有了責任感,忽然有了“為母則剛”的自覺。
李菊和丈夫廖承羿屬於“早戀”,高三的時候就戀愛了,如今已經在一起8年。當初,誰也沒想到他們會一直走下去,直至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一起孕育新生命。
孕期糖尿病的她,丈夫不在身邊,基本與小米粥“為伴”
10日凌晨,40歲的徐蘭青羊水破了,這是她的第二個孩子。跟很多人一樣,她對二胎心動,但也有不少掙扎。“我們的想法是順其自然,有的話是幸運,無緣也沒辦法。”
2016年8月,徐蘭青懷孕了。能夠成功受孕,徐蘭青很開心,但也有兩個煩惱,其一,老公因為要去南京進修不在身邊﹔其二,她得了孕期糖尿病。
“我隻能嚴格控制飲食,鹽糖油要避免,吃東西都跟嚼蠟沒有什麼兩樣。”說到這裡,徐蘭青心酸極了,懷胎十月,她每天吃的都是一樣的食物。“因為稀飯和面條都是澱粉類不能吃,干飯也隻能少吃,所以我基本與小米粥‘為伴’”。
“水果成了奢侈品,除了黃瓜這種幾乎沒有糖分的食物,其他都不能吃。”早上,小米粥和兩個水煮蛋﹔中午,小米粥、青菜和一點肉﹔晚上,仍然是小米粥、青菜和肉。這,就是徐蘭青一天飲食。“醫生說,我每天攝入的鹽不能超過6克,就這麼一點點。”徐蘭青捏起小拇指比劃著,“就這麼點,有時,我干脆都不放了。”
徐蘭青懷孕期間,她的丈夫鄭勇平不在身邊。隨著肚子越來越大,徐蘭青開始坐立不安。到了懷孕后期,她隻能側躺睡覺。如果平躺,大大的肚子就像石頭一樣壓在身上。這時,她最大的願望是丈夫可以快點回來。
分娩前一周,鄭勇平終於回到了徐蘭青的身邊。
在懷孕時,一直很堅強的徐蘭青,曾經因為一件小事哭了。“有一天,我和她去逛街,逛著逛著她就餓了,但是我們找來找去都找不到她能吃的東西。實在餓得不行,她一下子就崩潰了,哭了。”鄭勇平說到這裡,心疼地握著徐蘭青的手,眼裡滿是愧疚和不忍。
從妻子凌晨羊水破裂開始,鄭勇平就一直用手機記錄下宮縮的頻率。下午14點33分,徐蘭青順利生下一個女嬰,家裡如今兒女雙全,她也可以開懷大吃了。
“生了4天3夜,再不出來真的要崩潰了!”
“我生了4天3夜,再不出來真的要崩潰了!”26歲的程楓說這句話的時候,寶寶剛剛出生不到30分鐘。對於一個懷孕時非常輕鬆,沒有孕吐、腰酸水腫之類問題的媽媽來說,這份落差感實在讓人有些“不適應”。
5月8日凌晨,即將生產的程楓住進了病房,因為沒有開兩指,她不能進產房。“當時很難熬!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比別人慢。”於是,她開始了漫長的“開指”等待。
5月10日9點51分,程楓的寶寶出生了。看到寶寶的一瞬間,一直堅強的程楓留下了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第一滴淚水。
35歲護士媽媽,孩子出生前一天還在上班
35歲的呂小芳是個護士,她已經有了一個10歲的女兒。談起為什麼要生二胎,呂小芳有點無奈:“女兒很想要個伴,總是追著
我要弟弟妹妹。”呂小芳也覺得女兒太孤單,於是動了再生一個的念頭。
高齡懷孕加上護士工作的特殊性讓呂小芳的孕期有點與眾不同。
“吃什麼都吐,吐到后面吃東西都沒味道。”呂小芳在懷孕早期和晚期都很不舒服,前三個月孕吐很嚴重。懷孕后期腳腫得厲害,睡覺也很不方便。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呂小芳仍然堅持工作,正常值夜班。甚至,在孩子出生的前一天,她還在上班。
5月9日,呂小芳順產,生了一個7斤3的二胎寶寶。
因為早產,她對孩子充滿愧疚
5月9日,25歲的倪惠靈終於離開了ICU病房。幾天前,為了生育,她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5月5日,懷孕7個多月的倪惠靈忽感腹痛難耐,擔心胎兒有危險,她與丈夫立刻從羅源趕到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這才得知自己患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HELLP綜合症。
做完檢查,醫生說她必須停止妊娠,進行剖腹產。“剛生完瞄了一眼,之后就沒見過了。”已經生產兩天的倪惠靈回想起生產時的畫面,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和想念。因麻醉,在昏睡前,渾身無力的她看到的隻有孩子的腳掌。“比一般嬰兒要小,還沒有我的眼鏡大,大概就這麼點。”倪惠靈拿著眼鏡比劃著。
“出生時還不足兩斤!想要養大點再生,但是我實在沒辦法。血管痙攣,寶寶營養輸送不夠,已經停止長大,隻能剖腹產了。”血壓高致使血管痙攣,這讓倪惠靈7個多月的寶寶和正常6個多月大的寶寶一般大。說起孩子,倪惠靈的眼裡不是經歷生產劇痛的后怕,而是對孩子濃濃的歉意。沒有給孩子一出生就健健康康的身體,初為人母的倪惠靈很是愧疚。“他還要在ICU待4個月,能吃東西了才能出來。”說著說著,倪惠靈的眼淚如決堤一般。
“95后”二胎准媽媽:“生完孩子我一定要減肥!”
“我還想生第三胎呢!”游藍藍是長樂姑娘,長相可愛,橢圓的臉龐、大大的眼睛讓她顯得稚嫩。年僅22歲的她,已經有一個1歲多的女兒了,現在懷著二胎,卻還想生第三胎。
游藍藍回憶起第一次生產經歷,她夸張地說:“7斤9!我都不知道當時我是怎麼生的!”對於懷孕生子,游藍藍一直以順其自然的心態面對,她不像別的准媽媽那樣緊張,甚至沒有特別控制飲食,“想吃什麼就吃啊!”
5月8日,懷著二胎的游藍藍進了醫院。
“整個下半身水腫、發紫,按一下會凹下去,好一會才恢復。”這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對游藍藍來說似乎沒有影響。據說,她懷第一胎的時候腫得更厲害,連手臂都腫得發紫。盡管已是二胎,游藍藍的話語間還是流露出孩子氣,“懷孕后期肚子大了很多,不然之前還能跑來跑去。”
對於這位“95后”媽媽來說,懷孕並不是束縛。懷胎期間,游藍藍胖了36斤,“身上黑色素沉澱,變得好丑”,說著,她突然眼裡滿是堅定:“生完孩子我一定要減肥!”
既然這麼在乎身材,這位年輕媽媽為什麼還想生第三胎呢?
“因為熱鬧呀,小孩子多一點多好。”說著,游藍藍嘴裡喃喃,“要不是怕身材走樣,再生一個也可以!”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游藍藍還沒有要生的跡象!讓我們祝福這位“樂觀派”媽媽吧!
二胎,夫妻兩期盼已久的事
當嚴金融和丈夫宣布要生二胎的時候,周邊很多人都覺得驚訝,他們都覺得重新經歷撫養孩子長大的過程需要足夠的勇氣。盡管如此,嚴金融和丈夫還是堅持要生,因為這是他們期盼已久的事。
“我們夫妻倆等二胎等了十幾年,政策一出來,我們就開始著手准備了。”44歲的嚴女士抱著剛剛出生的寶寶,眼裡滿是欣喜和慶幸。
“我先生和我的備孕路,漫長而簡單。”政策一公布,嚴女士和丈夫就來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夫妻兩具備懷孕條件,他們隨即調整生活習慣,早睡、放棄不必要的應酬以及戒煙戒酒,開始備孕。“因為肥胖對受孕不利,我們一起運動。他每天要跑十幾公裡,我也跟著跑五六公裡,那段時間裡他瘦了40幾斤。”嚴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