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福建都是中國重要的海上商貿集散地,市民、商賈、幫會、藝人、娼妓、多階層文化的雜糅蘊育了濃郁的市民階層文化藝術。然而時過境遷,昔日紅極一時的閩劇、閩箏、歌仔戲、客家山歌、軟木畫,脫胎漆器等傳統技藝都已隨著傳人的老邁日漸走到瀕危狀態。我省著名學者孫紹振教授為此甚為擔憂,著文萬字搖旗吶喊,誓為福建漆畫爭一席之地。
近年來,由於市場的沖擊,傳統民間工藝作坊和研究所相繼倒閉,從業人員紛紛改行,遺留下的工藝傳人寥寥無幾且都已年邁,后繼無人成為延續傳統文化最棘手的問題。
鄭益坤,是福建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然而目前,面對脫胎漆器工藝日漸式微,已年至古稀的鄭益坤對此有著強烈的危機感,為了留住學生,鄭益坤不惜賣了自己的畫作,給仍處於學徒階段的學生發補貼。詳細>>
陳茂錦,是福建碩果僅存的閩派古箏大師,他編寫的《閩南箏曲集》填補了閩派古箏理論的空白。而如今,這位古稀老人不忍眼睜睜看著閩箏衰敗失傳,決心重出江湖,開設“閩箏傳承班。” 詳細>>
陳步規,是福建牙刷噴霧畫的創始人,在業界被稱為“藝術界傳世奇葩”。而如今,為了不讓技藝失傳,年近90多歲高齡的陳步規將以往幾十年的經驗編著成書。
詳細>>
【名人力薦,為福建漆畫爭一席】孫紹振:福州漆畫大師徐應源創造“自然門藝術”,在觀念上和方法均有重大創新。我認為,大力推出“自然門藝術”,支持其舉辦個展,並列為重點項目給予各種必要的宣傳。詳細>>
【試行大師帶徒津貼制度】四年前,為搶救保護瀕臨滅絕的傳統工藝美術,福州市率先實行大師帶徒津貼制度。對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藝人,退休后參照市屬企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享受保健待遇,列入市財政企業“兩費”統籌管理。詳細>>
【探尋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客家山歌老樹發新花,古城古民居的保護、老倉庫老廠房的改造與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發展齊頭並進。曾經機器轟鳴的廈門牛庄,建成了一個文創專業市場街區、一條文創街、一個文創培訓基地、一個創意時尚發布中心。“古為今用”已成為福建探尋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詳細>>
福建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傳承。著力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增強福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省文化廳廳長陳秋平表示:“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進一步探索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做大做強福建特色文化品牌。”詳細>>
今年5月,福建頒布了《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提出由福建省政府設立保護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基地開發和園區建設、建立研發機構、開拓市場、培養人才以及保護、發掘、搶救瀕危失傳品種與技藝。據統計,前5屆藝博會共有全國20多個省份的2220家次的企業參展,實現成交金額3.0376億元、訂貨合同11.4775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