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是紅軍的故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西有10萬兒女參加紅軍。在這塊紅色土地上,不僅確立了黨和軍隊建設的綱領,而且,在發展壯大紅四軍的同時,還先后建立了5個軍的紅軍部隊,誕生了紅一軍團。閩西是紅軍長征最遠的出發地。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九、第三軍團分別從長汀、寧化開始,踏上了二萬五千裡的征途。閩西有2.6萬兒女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奉命從長汀鐘屋村出發,開始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踏上二萬五千裡的漫漫長征路﹔長汀鐘屋村成為長征第一村。【詳細】
閩西土地革命斗爭的深入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的革命熱情。1928年后,閩西有10萬兒女參加紅軍、游擊隊,涌現出許多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爭當紅軍、父子一同上戰場的動人事跡。上杭通賢鄉白石坑村當年僅有12戶人家,就有5對夫妻當紅軍﹔上杭才溪區從1929年至1934年間,共有3600多人參加紅軍,約佔全區總人口22﹪,佔青壯年男子總數83﹪﹔才溪鄉88﹪的青壯年男子都參加了紅軍,其中,一家2人當紅軍的有200戶,一家3人當紅軍的有9戶,兄弟當紅軍的有231戶。
青壯年男子當紅軍,廣大婦女擔起了生產支前的重擔,積極做草鞋慰勞紅軍,幫助紅軍家屬耕田、生產,支援前線作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