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福建頻道|熱點專題
    閩在海中!海洋、漁業對“六水三山一分田”的福建的意義不言而喻!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省海洋與漁業廳等聯合開展福建十大漁業品牌評選活動,以期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海洋漁業文化精品,擴大福建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下面,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下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九龍湖白刀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九龍湖白刀

    九龍湖白刀,學名翹嘴紅?,是閩江流域的一種古老魚種,食用歷史悠久。杜甫在《峽隘》一詩中寫道“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其中“白魚”說的就是白刀。白刀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一書中對白刀的藥用功效評價頗高:“可治肝氣不足,補肝明目,血助脈。”
    九龍湖上游及庫區生態環境良好,庫區水質常年優於地表水Ⅱ類水質。九龍湖獨特的地質結構、水域氣候、水質環境造就了九龍湖白刀獨特的口感與品質,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其鮮味氨基酸,如天冬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較普通魚類高,歷來是餐桌上的佳肴,有“閩江上等名貴魚”的美譽。【詳細】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福州黃螺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福州黃螺

    福州黃螺,學名泥東風螺,為福建地方特色的優質海水貝類品種,主要分布於閩江口和連江一帶。福州黃螺貝殼黃褐色,肉質厚實,口感爽滑,鮮香四溢,深受消費者喜愛。其營養價值較高,腹足肌中的蛋白含量高達70%左右,而脂肪含量僅5%左右,屬名貴滋補的海產品。可入藥,其肉干味甘,性涼,有清熱、涼血和潤燥的功效。在福州話“黃”通“旺”音,因其有旺發之意,是福州宴席必上的一道美味。
    近年來,福州黃螺自然資源日益減少,人工養殖規模逐年擴大,養殖產量已達500噸,養殖區域集中在長樂和連江沿海一帶。【詳細】

    漳港海蚌,學名西施舌,為高經濟價值的名貴貝類之一,其生長快,個體大,品味好,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多種藥用和鮮味氨基酸。具有補陰、益精、潤臟腑、止煩渴、涼肝明目、清熱息風等功效。
    漳港及其附近海域因所處獨特海洋地理和水質生態環境,出產的海蚌個體大、肉質脆嫩、味極鮮美、品味獨特。1765年,《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有關於長樂漳港生產海蚌的記載:“屠本逡曰:似蛤蜊而長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閩部疏曰:海錯出東四郡者,以西施舌為第一,蠣房次之……,以美見謚,產長樂灣中。劉芳州記載:據言介屬之美,無不過西施舌”。1972年,美國尼克鬆總統訪華期間,漳港海蚌擺上國宴。20世紀80年代初,閩菜大師強木根、強曲曲創出“雞湯汆海蚌”這一閩菜中的特級佳肴后,漳港海蚌開始名揚四海。【詳細】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漳港海蚌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漳港海蚌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大金湖大頭鰱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大金湖大頭鰱

    大金湖大頭鰱,又稱大金湖?魚、胖頭魚,產自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區泰寧縣大金湖水域。大金湖全長62公裡,水域面積3600公頃,周邊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高,水質清新、無污染。大金湖大頭鰱富含磷脂及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后葉素,特別是腦髓含量較高,且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含量更高,並以其原生態、無污染、無泥腥味、天然鮮嫩、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推崇。
    目前,大金湖大頭鰱年產量850噸,年產值1275萬元,泰寧縣已成立配送中心,加盟酒店遍布省內的福州、泉州、廈門、三明、南平等地,同時拓展了上海、浙江、廣東等省外市場。【詳細】

    寧德彈涂魚,俗稱跳跳魚、泥牛、花魚、泥猴等,是沿岸廣溫廣鹽“兩棲”魚類。寧德彈涂魚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強,善於爬行、跳躍和穴居,耐長途運輸。寧德彈涂魚天然鮮活,營養豐富,肉嫩味美,具有滋補、強身功效,和酒燉服可治耳鳴、頭暈、盜汗、陽痿等,還是婦女產后進補和孝敬老人的饋贈佳品。目前主要以活魚銷往全國各地。
    寧德彈涂魚以底棲硅藻和灘涂淤泥中的有機碎屑為主食,隻要掌握好水溫、鹽度、光照等條件,培養好底棲硅藻,經一年左右養成即可達到商品規格。寧德沿海均有養殖,其技術和規模均為全國領先。據統計,目前寧德彈涂魚養殖面積2903公頃,佔全省的90%﹔產量5091噸,佔全省的79%﹔產值5億元。【詳細】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寧德彈涂魚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寧德彈涂魚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寧德香魚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寧德香魚

    寧德香魚,俗稱油香魚,為名貴小型經濟魚類,分布於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沿海山區溪河中。因其脊背含有香腺呈特殊香味而聞名於世,古代作為貢品魚,素有“淡水魚之王”的美譽, 在國內外尤其日本、韓國有廣闊市場。
    經過多年的人工批量育苗研發與養殖推廣,寧德市成為國內香魚最大規模的人工育苗與養殖基地。據統計,目前,寧德香魚產量500多噸,產值達3360萬元。【詳細】

    福建牡蠣養殖歷史可追溯到宋代,閩東北以插竹養蠣為主,閩中南以投石養殖牡蠣,到明清時代,福建投石養蠣已十分普遍。目前福建是中國最大的牡蠣養殖區,2014年福建省牡蠣養殖面積 3.8萬公頃,產量達161萬噸,養殖產量佔福建省海水養殖產量的 42.5%。牡蠣是一種高蛋白的水產品,鮮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較高﹔此外牡蠣肉中含有豐富的牛磺酸、鋅和硒等微量元素,已成為福建沿海居民喜愛的食品。
    近年來,我省採用選擇育種方法,構建了“殼色-生長”的育種模式,首次培育出速長-黃殼色牡蠣“金蠣1號”,“金蠣1號”新品系貝殼金黃,顏色絢麗,生長速度快,經過育肥、淨化后成為高品質生食牡蠣,目前已在泉州深滬灣海區養殖推廣。【詳細】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泉州金牡蠣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泉州金牡蠣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漳州白對蝦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漳州白對蝦

    漳州白對蝦,學名南美白對蝦,具有肉質佳、出肉率高、食性雜、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養殖成本低等優點,被認為是當今最適合養殖、加工出口、最具發展前景的養殖品種之一。
    漳州白對蝦主產區在龍海市、漳浦縣、雲霄縣和詔安縣。目前,漳州白對蝦養殖面積5615公頃,產量4.6萬噸。近年來,漳州白對蝦加工業也發展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規模。目前,漳州白對蝦加工量2.3萬噸,加工產值24.97億元。漳州白對蝦已獲得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証認定和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詳細】

    連江蝦皮,俗稱蝦米,是以主要分布在黃岐灣、定海灣的毛蝦為原料,經漂煮后晒干或烘干的干制品。連江蝦皮肉味精美、咸淡適宜、色澤鮮亮、無雜質、無異味,因能長期保存而暢銷海內外。
    連江蝦皮歷史悠久,《連江縣志》(嘉慶版)記載:“蝦最小者為蝦鮮,熟干之為蝦米,生干之為鮮干,腌之為蝦畸”,《福建通志》福建物產志記載“蝦米十月至正月盛產連江”。連江蝦皮加工的工藝獨特,具有良好的聲譽,曾獲得1999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連江縣現有20多家連江蝦皮加工企業,目前,產量達到3萬噸,產值6億元,連江蝦皮獲得多個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詳細】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連江蝦皮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連江蝦皮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崇武魚卷
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崇武魚卷

    崇武魚卷是福建閩南一帶的一道獨特名菜,選用新鮮的深海魚,如馬鮫魚、海鰻或鯊魚為主要原料,其外觀呈圓柱狀,大小均勻,色澤微黃晶亮,質地柔潤,富有彈性,入口清脆,有一種特有的鮮香味,深受閩南百姓及游客的贊賞。
    據《泉州市政府年鑒》和《崇武鎮志》記載:“魚卷”為崇武城區水產品深度加工的特產,其制作起源於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與當地民俗婚俗緊密相關。崇武女耕男漁,男人以海為生,頂風鑽浪,往往有生命危險,因此,崇武人尤為看重“出入平安、家人團聚”。其中最突出的是,把魚卷做成兩頭圓形的長條,寄意“(年)頭圓(年)尾圓,長長遠遠”的美好祝願。除了婚宴喜席頭道菜要上魚卷,逢年過節或家庭宴請也必有之,素有“無卷不成宴”之說。【詳細】

人民網福建頻道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出品: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輯:陳藝靈 美編:余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