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挂牌成立一周年之際,《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4月1日起正式施行。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條例》有哪些特色和亮點?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副教授、《條例》草案統籌工作參與者、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執行院長、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利平就此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什麼是“試驗”?就是一個新生事物,在福建是第一次。
由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主辦,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承辦的“大陸自貿試驗區建設與兩岸經貿發展”研討會3月30日-31日順利召開。來自韓國和我國北京、上海、廣東以及台灣、香港等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及黨校師生300多人齊聚一堂,共議自貿試驗區建設,共謀兩岸經貿合作發展。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台灣政治大學中國區域發展暨治理論壇、中華跨域管理教育基金會等學術平台協助承辦,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校院長徐小佶主持研討會開幕式。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陳雄在致辭中強調,福建與台灣一水之隔,聯系密切。從深層次來講,建設自貿試驗區需要為兩岸的企業和居民開拓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一要探索閩台產業合作的新模式﹔二要擴大對台服務貿易的開放﹔三要推動閩台貨物貿易自由化﹔四要推動兩岸金融合作的先行先試﹔五要實施更加便利的台灣居民和專業技術人員入出境的一些相關政策。
陳雄表示,設立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是校院發揮職責、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具體探索。成立一年來,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按照“服務中心、發揮優勢,准確定位、借力發展,當前可操作、今后可拓展”的工作方針,創新了機構設置,舉辦了系列講座,開展了系列課題,推出了系列叢書,獲得了系列領導批示。陳雄希望研究院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拿出更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對策性優秀研究成果。
研討會設置了“自貿區的現狀與跨域經驗”、“自貿區與兩岸跨界合作”、“兩岸產業合作的契機與挑戰”,以及圓桌論壇“自貿區與兩岸產業合作與實務”、“環境治理與資源整合:兩岸產業合作與創新”等六個議題,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立足福建自貿區建設實際情況,結合跨域經驗,從不同角度、多個方面闡述了大陸推進自貿區建設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環境治理與產業對接、閩台經貿發展等學術觀點,並對當前自貿區建設面臨的關鍵問題和優化措施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對於如何在“十三五”時期扎實推進福建自貿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本次研討會,既全面梳理和總結大陸尤其是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成效和問題,也進一步深化兩岸學者對未來自貿區建設和兩岸經貿合作的學術研究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