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協商民主強調平等參與、自由對話,在溝通、辯論和協商的基礎上修正偏好、化解矛盾、達成共識,從而有利於提高人民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度,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有利於廣納諫言,廣得良策,廣聚共識,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利於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詳細]
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消滅農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裡去,農民總體上應當就地城鎮化。我們的目標應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必須通過城鄉融合發展,把公共資源導入農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市鄉村共生共榮,這才是切合實際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詳細]
聚焦中小項目招投標管理,深入推進“一單位一專項”專項整治、省補資金第三方審計,切實規范權力運行。大力實施運管系統“陣地建設”和“回歸工程”,強化職業資格建設,從業人員和管理隊伍朝著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詳細]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在各種幫扶政策的支撐下,亦有不少困難群眾存在“平均主義”“等、靠、要”的思想,靠著扶貧款坐吃山空的困難戶也大有人在,存在脫貧的依賴心理,這也成為了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十九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明確提出了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詳細]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從打好到打贏,需要付出更多艱辛努力。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我們要全力以赴,攻堅克難。我們相信,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奠定的良好基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就一定能夠實現...[詳細]
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深植根於蘊育著五千多年文明的中華大地,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條道路的核心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鍵在於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証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詳細]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干部,更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和實踐貫徹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讓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的政治定力牢牢鞏固,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自信的人生姿態,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偉大的中國夢之中,以一顆入黨時的初心奏響無愧於新時代的青春之歌...[詳細]
著眼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建設好和營運好台灣青年創業園、台灣商品免稅市場、文創主題村等一批創業平台,構筑台灣青年“雙創之島”﹔試行“台灣專區”、“台胞社區”,打造台胞台商專屬生活圈﹔探索與台灣地方社團、知名企業產業鏈合作,規劃建設台灣市縣、團體機構產業園區...[詳細]
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如何充分發揮,這不僅事關基層政權的穩定與否,也直接影響農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建設進程。當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關鍵是突出問題導向,抓薄弱補短板,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同時,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推動農村建設再上新台階提供重要引擎...[詳細]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五方面的總要求,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的。如果把“鄉村振興”比作蓄勢起航的飛機,那麼“生態宜居”和“生活富裕”就是兩翼,讓百姓生活穩定舒適﹔“產業發展”就是機身,讓“生態宜居”和“生活富裕”協調發展﹔“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就是起落架,讓農村和諧有序前進...[詳細]
實踐証明,“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種企業發展文化,更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黨員干部的成長成才同樣離不開這樣的“工匠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工匠型”人才隊伍的保障。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充分挖掘“工匠精神”的內涵,針對當前基層干部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打造“工匠型”基層干部,為新時代各項事業提供人才保障...[詳細]
要精心組織,落實責任,認真做好永安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要按照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要點,組織好有關調研視察工作,確保完成今年監督工作各項任務﹔要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按照市委要求,繼續抓好學習研討,籌備開好民主生活會﹔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盡早謀劃好明年人大工作思路,著手草擬明年監督工作計劃...[詳細]
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並沒有變,改變的只是具體的時代條件、政治形勢等。資本主義社會問題最終需要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也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理論,通過修修補補暫時解決了一些問題,延續了資本主義的現實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