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是黨校行政學院的重要職責。近年來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將教學、科研、決策咨詢等工作與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緊密結合,積極主動服務福建生態文明建設。【詳細】
長汀是中國水土流失治理的一個典范,也可以說是福建生態省建設的一面旗幟。課題組三年來四次深入長汀考察調研。【詳細】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逐步總結形成了黨政主導、群體主體、社會參與、多策並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恆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汀經驗。【詳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思想應該說是屬於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於世界生態安全的最大的貢獻。 中國的發展進程需要協調同步,但是由於自然、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原因,也存在著協調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特點,我們從長汀的經驗中間,可以發現我們的發展是在抓大保護中間尋求發展的機遇,來獲取生態的紅利。【詳細】
林默彪: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解決好發展的價值理念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弄清楚它的目的、意義和方向。
黃茂興:我們大膽闖,大膽試,在全國率先推出一系列生態文明的經驗,應該說為打造美麗中國的樣板做出了福建的試樣。
單曉婭:我們在研究當中發現,這裡面不管是自上而下,宏觀來說國家、中觀企業、微觀個人,我們各人怎樣做,最難做的是人。
程家健:我們的戰略定位四個方面:第一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樣板區,第二個中部地區綠色崛起先行區,第三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創新區。
因為生態文明是十九大報告中比較濃墨重彩的部分之一,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標,首次明確提出了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現代化。因此,這個論壇的主題契合了講好生態文明中國故事的時代要求。 我相信我們在政治制度上的獨特優勢將使得生態文明這種理念,不光光停留在紙面上,而是會落在實處,形成綜合的國家發展戰略。在不遠的將來,我相信我們會迅速成長為全球生態文明的貢獻者、引領者和創新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