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福建頻道|策論福建
沈君彬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學教研部副教授

五個維度精准發力 切實跑好脫貧攻堅后半程

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要著力鄉村振興,夯實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基礎。當前,福建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進展,面對后半程脫貧攻堅的新形勢與新問題,工作的著眼點與發力點應該有所變化。

史曉丹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博士

著力創新驅動 推進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

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意見》,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奮力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而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被擺在需要攻堅突破的首要位置,“著力創新驅動,始終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動力”,要以創新驅動推動福建的高質量發展。

劉荷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工商管理教研部博士

以現代服務業助力實體經濟 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著力轉型升級是強化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重要支撐。這其中更是突出強調:“始終把實體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支撐”,對現代服務業也提出了“提比重、促融合”的發展要求。我們認為,以現代服務業助力實體經濟,是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重要途徑。

王少泉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副教授

著力創新驅動推進新福建建設

不久前召開的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要“著力創新驅動,始終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動力,力爭在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平台建設、激發主體活力、調動人才積極性上實現新突破,培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動能。”

朱四海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第95期縣處級干部進修班學員,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處處長

實施都市圈戰略 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

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要著力區域協調,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這將進一步突破行政界限約束,推動生產力合理布局、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形成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態勢,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苗愛民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

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把新福建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要推進現代化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力度,科學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深入推進政府體制改革,劃分好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要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破除部門主義。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給社會和企業鬆綁,要發揮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及決定性作用。政府要收手,著力向“有效有限”型方向轉變。

陳羲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第55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福建省商務廳綜合處處長

推進高水平開放 服務高質量趕超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主動適應國際經濟形勢大變革大調整挑戰,積極搶抓機遇,以更高的站位、更昂揚的精神狀態、更有力的思路舉措,在營造“好環境”、用好“大平台”、擴大“生意圈”、吸引“投資客”上持續發力,奮力譜寫對外開放新篇章。

呂宏波

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第55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省委宣傳部福建支部生活雜志社社長兼主編

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構建區域創新體系

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有3054家,過去五年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9%,過去五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3.9%,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與經濟發達省區市相比,福建的創新體系建設還存在一定差距。

尹斌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第95期縣處級干部進修班學員,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處處長

加速推進福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快成長上規模

福建全省現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7家(廈門大、小金龍,福州東南汽車,莆田雲度汽車,龍岩新龍馬,福州新福達、泉州西虎汽車),專用車生產企業1家(龍岩龍馬環衛),新能源汽車產能15萬輛,基本涵蓋了所有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張美榮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行政學院第95期縣處級干部進修班學員,福建省商務廳自貿綜合協調處處長

更好地發揮自貿試驗區示范引領作用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福建自貿試驗區挂牌運行三年多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扎實推進各項試驗任務,實現了一批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具有福建特色、對台先行的制度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羅彬彬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凝煉新福建美學形象 激發落實趕超的活力

改革發展到今天,各地發展經濟推出的特殊性的優惠政策已經逐漸淡化,開始出現政策均等、政策普惠的趨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呢?在環境,在生態。近年來,PM2.5引起熱議,追隨清潔的空氣和水歸於田園甚至成為一些財務自由者成功的標志。

版權:人民網福建頻道 策劃:賴俊文 編輯:林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