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一場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為主題的大型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委黨校舉行。來自兩岸高校、研究機構和相關設自貿試驗區省市黨校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福建省自貿辦等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校院師生共400多人參會。代表嘉賓圍繞著優化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與法治競爭力、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與兩岸經社新融合等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詳細】
“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在日前舉行的“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學術研討會上,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胡忠昭表示,作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庫,福建省委黨校、行政學院要積極融入自貿試驗區建設,凝聚優質資源,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打造人才培養和智力服務的高端平台。【詳細】
“福建自貿試驗區挂牌運行近四年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對台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在近日舉辦的“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學術研討會上,福建省商務廳副巡視員吳霏如是說。【詳細】
海南自貿港的探索走過了31個年頭。海南辦經濟特區,當時有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就是做自貿區或者做自由港,當時用的名稱叫做“特別關稅區”。一直到2014年各地都在做自貿區的時候,海南建自貿區的工作又啟動。
自貿港的建設一定要立法先行,一定要有制度創新。總結新中國70年發展的經驗來看,什麼時候法治建設能夠做得好,我們整個發展就比較平穩、快速,百姓也更有獲得感、安居樂業的條件也更令人滿意。【詳細】
今天講的觀點是“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營商環境中的核心競爭力是規則開放”。現在全國有13個自貿試驗區,大家都以制度創新為根本性任務。但是多年來,基本以兩條路線為主,一是規則開放,比如上海自貿區對外商投資領域率先實行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二是改革,就是營商環境、商事登記、流程、施工許可等等改革。
從效果上來看,哪個效果具有更加大的推動作用?我認為是開放。從歷史回顧來看,規則的開放更加具有震撼力。
【詳細】
我們上海財經大學對福建自貿試驗區、對福州是非常有感情的,因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是上海財經大學和福建省委黨校兩校合辦的結晶。
所以我們回過頭去做福建自貿區效果評估的時候再看一下,它雖然是政府驅動型的,但台商願意過來嗎?今天回過頭來看,落到營商環境這個問題上,摸著石頭過河,這個過程當中有經驗、教訓,隻不過恐怕從歷史角度來講我們的教訓太多了。
【詳細】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支持海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對於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我的理解,第一是穩定性,第二是普遍性,第三是公開性,第四是可預期性。
【詳細】
次區域合作是大戰略問題,可以維護周邊穩定發展,可以協調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可以提升我們經濟競爭力、影響力,也可以改善國內和地區之間的發展失衡的問題。所以次區域合作實際上更多的是開放性的合作,是多邊主義的一種特征,而且內容廣泛。自貿區實際上是我們在次區域合作大戰略裡提出的一個重要舉措。【詳細】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各位報告一下各位關心的台灣問題。 首先,我們國家的對台政策發展最快、著力最深、影響最大的就是我們現在以自貿區為核心抓手的兩岸融合政策。我們可以看到過去這些年來,以福建自貿試驗區為中心,不斷創新飛躍的對台開放。相關的惠台31條政策,各式各樣的青年創業基地等等,在台灣造成了席卷式的浪潮,在台灣的媒體上,每一天都可以看見有關兩岸融合新舉措的報道。 【詳細】
2015年福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給我們三個功能定位,一是改革開放的實驗區,二是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范區,三是跟“海絲”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新高地。 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主要幾個方面,一是惠台31條出台以后,福建9個設區市基本上出台了相關的政策和措施,各有側重,各有特色。同時,我們在落實上也是比較快地推進。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准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