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實施“三個千億”產業升級行動:綠色產業 藍海涌動

2020年03月20日08:58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福建實施“三個千億”產業升級行動:綠色產業 藍海涌動

福建以創新驅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重點實施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三個千億”產業升級行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新風尚

綠色產業 藍海涌動

改革創新賦能綠色發展

“感謝您對順昌縣‘一元碳匯’項目的支持,您認購了項目產生的林業碳匯量10千克,認購資金將用於支持順昌縣貧困地區的生態保護工作。”2月28日,順昌“一元碳匯”平台上線試行。

“我們為每一株樹編號,在科學經營的基礎上測算其碳匯量,而后通過互聯網面向社會銷售。”順昌國有林場場長趙剛源說,公眾可按1元10千克碳匯量的價格,自願認購林農或村集體的碳匯量,認購成功后可獲得相應的積分和碳匯証書,認購的資金則將進入專門設立的公益賬戶,“通過市場化、多元化的林業碳匯交易模式,助力精准扶貧,支持本土生態保護工作”。

目前,“一元碳匯”項目正在建西鎮開展試點,已有超過6400畝的林地被作為項目碳匯林,經測算約可產生2.68萬噸的碳匯量。平台上線48小時內,便有來自全國的近150位公眾自願認購超過5000千克碳匯量。

林業碳匯,是福建推進林業改革創新,賦能林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2017年,福建省便在全國啟動林業碳匯試點工作。如今,全省首創的“一元碳匯”,進一步豐富了林業碳匯的產品形態。

在林業改革創新道路上,福建扮演著弄潮兒的角色。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林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林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林改面臨新課題——分山到戶后,如何有效解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問題﹔如何打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通道﹔如何破解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矛盾。

改革創新,永無止境。

綠色金融產品不斷豐富。在“惠林卡”“福林貸”基礎上,各地又推出“益林貸”“金林貸”等普惠林業金融產品,重點解決生態公益林、天然商品林抵押難、貸款難等問題。目前,全省累計發放林業金融貸款63.4億元,受益林農近5.7萬戶。

順昌縣在全國首創森林生態銀行,實現林業資源“零散輸入、集中輸出”,對林農分散的林權進行集中流轉,而后對接資本市場和專業運營商,發展以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現代林業。如今,這一模式在閩北有了更多版本——建甌、建陽等地推出“竹生態銀行”,武夷山、政和等地打造“茶業生態銀行”,光澤則推行“山地生態銀行”。

綠色產業成新經濟增長點

隨著全省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清流縣嵩溪鎮元山村花農巫土根重現笑容。“物流越來越通暢,消費市場逐漸復蘇,鮮切花的市場逐漸熱起來了。”他說。

巫土根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前搭上產業扶貧快車,跟著村裡的大戶種植5畝非洲菊,2017年成功脫貧,每年收入近5萬元。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清流鮮切花銷售遇阻。巫土根因此急得團團轉。

很快,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讓他吃了定心丸。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全面推動農業復工復產扎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二十條措施的通知》,提出對疫情防控期間鮮切花無法上市交易的花卉生產企業,縣(市、區)可視損失情況給予每畝不超過500元的補助。“本地政府還減免了租用村集體花卉大棚3個月的租金。”巫土根說,清流鮮切花產業基礎深厚,相信很快就可以渡過難關。

清流花卉產業由來已久。2003年前后,當地人“嗅”到鮮切花市場的誘人前景,開始大面積引進非洲菊、洋桔梗、多頭小菊等鮮切花品種。很快,“花田喜事”在清流上演。去年,全縣花卉種植面積1.5萬畝,銷售收入6.7億元。

福建省通過項目、龍頭、品牌帶動,強化科技創新,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把森林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當前正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重點實施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三個千億”產業升級行動,並把林下經濟作為轉變林業發展方式、鞏固林改成果的重要舉措。

綠色產業,已成為福建省經濟的新增長點。

2019年,全省林竹全產業鏈產值預計4200億元,筍竹精深加工和三產融合水平顯著提高﹔花卉苗木產業產值預計860億元,力爭今年達到千億元目標﹔社會資本發力森林旅游康養產業,森林旅游全年收入預計1100億元﹔全省發展林下經濟面積達2987萬畝、產值達635億元,帶動農戶113.7萬戶。

為推動綠色產業提質增效,福建持續完善制度供給,政策干貨不斷。

去年,省林業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八條措施的通知》,打出政策組合拳,推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題的林下經濟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發展。

綠色擔當決勝脫貧攻堅

冬去春來,閩西紅土地上萬物生長,綠意盎然。

長汀縣四都鎮元仕花卉專業合作社的260多畝林下蘭花基地裡,合作社負責人廖炎士正指導貧困戶管養蘭花。“每畝可給種植戶帶來近3萬元收入。”他說,林下經濟已成為不少貧困戶的致富法寶。

去年是長汀推進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層治理的關鍵一年,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62萬畝,完成馬尾鬆林優化改造1.1萬畝,森林精准提升3.23萬畝。依托來之不易的好生態,老區大力發展綠色產業,走出一條“綠利兼得”的脫貧奔小康之路。

當前,長汀正打造竹、木、花、鳥、草“五位一體”的新型林業經濟。在油茶地套種黃花菜、在銀杏林下栽植百合、在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區林下栽培名貴中草藥黃花遠志……目前,全縣完成林下經營面積171.3萬畝,產值超過28億元。當地還利用通過治理恢復的森林景觀打造森林人家,導入森林旅游、森林休閑、觀光康養等新業態,帶動175戶林農參與,年增收1345萬元。

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城拔寨的沖刺期。福建充分發揮林業在山區林區脫貧攻堅的主力軍作用,大力扶持林下經濟以及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積極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去年,全省林業系統幫扶85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從事生態護林員等崗位,實現戶均年增收7820元。

縱觀八閩,林業產業正為脫貧攻堅提供一個又一個“綠色方案”。

洋口國有林場通過推廣杉木育種科研成果,讓貧困戶共享林業科技創新成果。“我們採用‘林場+基地+農戶’等形式,將杉木育苗基地承包給貧困戶,增加其經濟收入。”洋口林場副場長練芳鬆說,為解決林農資金與技術難題,林場提前預支育苗投入費用,並派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提供全套技術幫扶。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