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烈士陵園以庄嚴 存民族英雄之記憶

福州檢察:強化公益訴訟共筑文物保護新格局

張仁平 王光忠 程慧

2020年03月31日11:1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清明祭英烈,傳承愛國魂。

如今,當人們走進福建福州后嶼烈士陵園、李綱墓園,從歷經風雨又歷久彌新的文物遺跡中緬懷英烈先輩,更在心中升騰起敬仰之情,積澱使命擔當。

烈士陵園、英雄古墓等文物建筑作為傳承華夏民族愛國主義的物質載體,具有不可替代性。“保護好文物,方能讓文化記憶得以傳承,歷史認同得以延續,故土情結得以安放。”福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時貴表示,守住歷史印記,運用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文物要勇於探索、主動作為,合力共筑文物保護新格局。

檢察建議還烈士陵園以庄嚴肅穆

后嶼烈士陵園埋葬著1934年犧牲的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王則炎、1935年犧牲的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代理書記葉凱兩位烈士的遺骸。為抵御日軍侵略,他們犧牲時,年僅23歲和26歲。

銘記英烈功勛,1995年4月,陵園被確認為福州市晉安區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以后,由於陵園周邊房屋拆遷,村民陸續搬遷,加上相關主管單位機構改革等客觀原因,后嶼烈士陵園的管護處於疏於管理狀態。

2019年10月,晉安區檢察院接群眾舉報實地走訪發現,該烈士陵園護欄和圍牆出現部分破損,垃圾散落得到處都是,雜草、灌木有半人多高。眼前荒棄的景象,讓前來取証的該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李日青感到痛心。

“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庄嚴肅穆、清淨的環境和氛圍無法保持,已經損害了英烈榮譽與尊嚴,使得社會公共利益處於受損狀態。”11月,晉安區檢察院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檢察建議書,明確要求及時對烈士陵園開展打掃、清理、修復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烈士陵園及其他英烈保護設施的保護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修葺的是陵園,更是民族情感。檢察建議發出之后,該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行動。除草清掃過后,陵園基本恢復庄嚴肅穆的外觀。此外,該局制定了每個月定期管理的制度,計劃結合周邊學校的需求,將陵園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投入專項資金整修古墓文物

歲月無語,唯石能言。在福州,還有許多承載著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物,南宋丞相李綱墓就是其中之一。民族英雄林則徐曾修葺李公墓祠,並撰書贊其“進退一身關社稷,英靈千古鎮湖山”。1963年,福建省政府將李綱墓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閩侯縣檢察院在開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工作中發現,李綱墓墳周圍及神道兩側均已雜草叢生,墓道邊還建有一間活動板房,被油漆刷寫小廣告,與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和環境風貌不相協調。不僅如此,車輛隨意穿行墓道導致兩側石雕面臨損毀滅失風險。

“為收集固定証據,我們兩次啟用無人機,對1000 余平方米遺址和以遺址為中心外延20米范圍進行航拍,對保護范圍內違法構筑物、石雕受損等情況進行拍攝留存。”該院第四檢察部主任趙福璋說。

10月11日,閩侯縣檢察院向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發出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的檢察建議。該局收到檢察建議后,立即協調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督促履行文物保護主體責任。次日,相關單位即設立石墩禁止車輛進入,清除整改道路旁活動板房和雜草。隨后,又多次組織人員進行路道修整、衛生清理,實行專人管護,投入5萬元專項整修資金。

“從維護方案到具體實施,都有檢察官們的身影,大家很感謝他們。” 李綱的后裔李震濤看到,縣檢察院正在李綱墓附近設立宣傳欄,通過具體案例加強普法宣傳,並對整改情況積極跟進回訪,為悉心守護這項文物做出了努力。

守護文脈之路,讓文物說話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張時貴告訴記者,福州市檢察機關立足職能,用制度化、常態化方式將崇尚英雄的傳統固定下來,為榕城的歷史文化沉澱和厚重的人文底蘊貢獻法治力量。

英雄烈士是一個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靈魂,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和化身。2019年11月18日,福州市檢察院與福州警備區聯合出台了《關於協同開展涉軍英雄烈士保護公益訴訟活動的實施意見》,明確涉軍英雄烈士司法保護的對象、情形和措施,雙方建立線索移轉、調查核實、專業知識、日常互動四項協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工作合力。

2019年10月11日,福州市檢察院制定《關於開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全面摸排本地古厝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現狀,及時發現破壞文物違法行為及其背后監管不到位問題,主動研究分析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有效措施,加強與主管部門溝通協作,共同推進文物保護綜合治理。

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福州市檢察機關已發出涉文物保護訴前檢察建議17份。該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陳享順說,圍繞文物保護開展公益訴訟專項工作,充分挖掘文物和古跡的人文價值,提高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守護民族記憶和民族根脈,真正做到“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責編:林東曉、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