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穩” 落實“六保” 暢通三大循環 感受復蘇脈動

2020年05月17日08:41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做好“六穩” 落實“六保” 暢通三大循環 感受復蘇脈動

疫情之下,痛點、堵點頻現。抓住“循環”這一關鍵點,福建省多管齊下,通過產業循環恢復生產力,通過市場循環培育競爭力,通過經濟社會循環推進民生福祉,讓社會經濟生活盡快回歸常態化的良性循環。

疏通“堵點”

13日下午4時許,一輛滿載服裝、日用品、防疫物資等國際郵件的集裝箱貨櫃車在海關監管下,從福州國際特快郵件處理中心出發,通過公路運輸至浙江義烏,隨后搭乘“義烏—新疆—歐洲”中歐班列運往境外。這是福州地區國際郵件首次經由鐵路聯運方式輸往境外。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航班大量停航、減班,福州口岸國際郵件因運能不足導致出口郵件積壓。為保障郵路暢通,福州海關主動對接杭州海關,建立跨關區運郵監管聯系協作機制,這批392袋共6.6噸的郵件,僅需20天便可實現全程1萬多公裡的東西跨越,相比海運節省一半以上時間。

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就無法運轉。

面對疫情對產業鏈的沖擊,聚焦上下游產銷對接疏“堵點”,我省分級分類協調解決企業對於設備、零配件、原材料等需求,切實疏導和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堵點。

4月初,福州科杰電子衡器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的2000萬元貸款即將到期。但公司現金流緊張,經政企直通車平台轉辦后,省銀保監局立即協調銀行為企業延期還貸至6月底。

恩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擬生產的高端飲品因未能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現場審核,公司不能如期投產,面臨著200萬元合同違約損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得知后,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組織人員現場審查,壓縮審批時限,一星期之內解決了企業的辦証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 依托政企直通車平台,工信部門第一時間開通“復工復產暖心行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滿產。截至5月10日,政企直通車平台共收到企業復工復產信件7426件,辦結率99.6%。

境外疫情的蔓延,讓我省外貿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福建正多措並舉提振外貿,除出台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26條舉措以及“加強版”28條措施外,還正在實施打通外貿全鏈條發展十大行動,從穩定產業鏈、暢通供給鏈、拓展需求鏈、保障資金鏈等方面發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搶佔“高點”

疫情中,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展現出旺盛潛力。福建聚焦產業消費“雙升級”,推動形成市場供需的良性互動。

13日,我省暢通電子信息暨數字經濟產業循環專題視頻會議召開,多位省領導參會,聽取企業負責人意見建議。

電子信息和數字經濟是我省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和對沖疫情影響的關鍵產業,是產業發展的“壓艙石”“穩定器”和發展的新引擎、推進器。我省提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

機遇來臨,企業已經積極行動。

“宅家”時光,讓在線教育逆勢爆發。疫情發生以來,網龍網絡公司的Edmodo平台活躍用戶和新注冊用戶數量大幅增長,目前日活躍用戶超過400萬人。

網龍公司CEO熊立透露,公司已與埃及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在三年內完成埃及26.5萬間移動智慧教室的搭建,下一步將加大對全球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拓展。

疫情沖擊之下,部分消費需求轉移到線上。

一段時間來,福建傳統的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等優勢產品通過各大平台線上直播、展播,彌補了實體銷售的部分損失,借助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導入,在各電商銷售平台站穩了腳跟。

以泉州市為例,4月的“泉州線上產業直播節”期間,開展了縣市長領軍直播、品牌企業直播和全民參與直播活動,帶動當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等傳統產品實現網絡零售額140.6億元,同比增長39.6%﹔日用品實現網絡零售額25.3億元,增長24.7%﹔家具實現網絡零售額13.7億元,增長22.2%。

根據浪潮大數據顯示,剛落幕的“雙品網購節”期間,福建省實現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和銷量分別位居全國第5位和第8位,全省郵政快遞業共攬件12607.3萬件,同比增長58.1%。

拒絕“盲點”

立夏剛過,寧化縣淮土鎮便遇上了好幾次強對流雷雨天氣。

14日,國網寧化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成員孫喜民在核抄期間發現田背村一孤寡老人家的線路老化,雷雨天發生跳閘。該公司黨員服務隊第二天就到老人家中勘察用電線路情況,更換了老化的線路、開關及照明燈,徹底解決了安全隱患。燈亮的那一刻,老人臉上的笑容也被照亮。

經濟社會循環是更高層次、更加全面的動態循環。它不僅是企業復工復產的需要,也是民生所盼。

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出台一系列社會救助舉措,對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以及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基本生活困難的人員,採取臨時救助、低保救助、發放慰問金或應急物資、結對幫扶等措施予以扶持。

為減少審批環節,及時發放救助資金,我省將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審核審批權委托由縣級民政部門下放至鄉鎮(街道),同時積極推行社會救助申請審核審批全流程網上辦理。不少地區還開通了臨時救助綠色通道,主動上門為困難群眾服務。

疫情防控最嚴格的時候,居民出門受到限制,為他們提供生活物資配送服務的平台,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朴朴電子商務福州公司領到3284萬元的一次性穩就業獎補,公司負責人介紹:“一次性獎補4200多人、每人7740元的大禮包力度空前,激勵公司99%的員工按時返崗。”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為的是保障居民的“菜籃子”。

從讓高校畢業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到關愛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從保障 “菜籃子”“米袋子”,到下大力氣解決好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社區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我省把破解民生“難點”作為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的著力點,逐個出擊、全局推進,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良性循環。(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