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行貫穿省、市、縣、鄉、村五級網絡的“信訪評理室”

群眾煩心事 家門口解決

記者 劉曉宇

2020年10月21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琅岐鎮,眉頭緊鎖的陳榮發(化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陳榮發有聽力障礙,自1986年起在某國企工作,直至2000年底被辭退。多年來,他曾數次向有關部門寫信,反映當年工資待遇較低,並要求公司為他補繳社保、給予賠償。

“今年以來,福建省信訪局在經過大量調查走訪后發現,陳榮發的訴求部分合理,但已過訴訟時效,按照常規程序很難解決。”福建省信訪局復查復核處處長、省級信訪評理室成員焦元珠介紹,他們召開四級聯合評理會,聯動有關責任單位,釋法析理,現場落實責任,最終該國企同意給予適當補償,20年積案這才化解。

“我省目前推行‘信訪評理室’機制,不同社會治理機構坐在一桌,該怎麼辦,誰來解決,面對面探討。讓群眾的訴求有人接、有人應。”福建省政府副秘書長、信訪局局長李斌說。

在福建,像焦元珠這樣的信訪評理員現有171865名。他們平時活躍在不同工作崗位上,一旦有糾紛或矛盾,立馬化身信訪評理員,評判家長裡短,化解矛盾糾紛。

自2019年7月29日起,福建省信訪局在原有試點的基礎上,在全省范圍內推行貫穿省、市、縣、鄉、村五級網絡的“信訪評理室”,力求從源頭預防和化解糾紛,把信訪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讓人民群眾話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講,事有人解決,矛盾就不會上交了。”焦元珠說,信訪評理靈活便捷、成本低,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煩心事。

這一點,67歲的評理員朱羅琴深有體會。在廈門嘉蓮街道蓮花北社區,朱阿姨可是個大忙人,鄰近幾個小區有什麼事,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朱羅琴說,很多矛盾都是因雙方缺少足夠的溝通而引發,一旦有理無處訴,小矛盾也會變成大問題。“都是樓上樓下,為了一件小事打官司,無論輸贏,鄰裡間的感情都輸進去了,不值當!”

但有時候,朱阿姨也有拿不准的地方。“家長裡短我在行,涉及法律政策就得專業人士參與了。”朱阿姨所在的“遠觀裡近鄰共享評理室”,除了像她這樣以“理”服人的調解員,還有一支多部門協作的“法理”團隊。“法為上、理為先、和為貴,把法理和情理講透,矛盾自然迎刃而解”,廈門思明區城管局嘉蓮中隊的評理員朱勝輝說。

借助信訪評理室,小事單人評,大事一起評,既可線上評,也可現場評,既可流動評,也可上門評,不但減少了群眾的信訪成本,而且提高了信訪事項辦理效率。評完還可以聯動行政機關、人民法院簽訂調解協議書,進行法律確認。

如今,信訪評理室已覆蓋福建全省,截至今年8月,全省省、市、縣、鄉、村共建各類信訪評理室18175個,活躍在各地的評理員共開展信訪評理21154次(件),通過評理化解信訪事項19237件,化解率達到90.94%。

《人民日報》( 2020年10月21日 第 11 版)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