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這座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用2000多件館藏講述石頭的文化

2020年10月22日16:2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人民網泉州10月22日電(劉燕婷)45.67億年前的天外隕石、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化石、1.2億年前“網紅蛙”、三葉虫遺跡化石、海洋古早魚類化石……10月21日至22日,福建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石博天下”主題採訪活動,關注泉州南安市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採訪團一行首站走進位於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2000多件館藏文物都與石頭相關。

“因為做石頭從事石材行業,我就想知道石頭它從哪裡來,它又記錄著什麼樣的文明,想要研究石頭,所以從2005年開始,我從世界各地收藏與石頭有關的文物。”這座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管區總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是由南安市的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和團隊人一同打造的。

目前已知太陽系最早的隕石。博物館方供圖

那塊45.67億年前的天外隕石名叫“阿連德碳質球粒石隕石”,是目前發現的整個太陽系最古老的石頭,2004年發現於位於摩洛哥南部的西撒哈拉大沙漠中。博物館裡,還能看到地球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44億年前的鋯石﹔也有中國最古老的岩石,來自38億年發現於河北省﹔還有福建最古老的石頭,發現於建寧距今26.82億年。

三葉虫化石。人民網 劉燕婷攝

鐮甲魚化石。人民網 劉燕婷攝

館裡的石頭每塊記錄著一段文明的故事。如收藏自澳大利亞的35億年的化石,化石上有最古老的原始單細胞原核生物,記錄著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態﹔也有2017年曾展出於日本國立東京自然歷史博物館,后被他收藏進館的“鐮甲魚”化石,尾部的鱗片和骨骼都能被近距離觀察到,據稱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鐮甲魚標本。館中還有為數眾多的化石,上有各色恐龍標本,令人大開眼界,更有由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並命名的“英良迅猛龍”,是體長約60厘米的新屬種恐龍。據介紹,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刊物,對研究恐龍演化意義重大。博古館裡建有研究室,專業人員在此清理文物,並與多所知名高校建立研究合作。

記錄古早魚類標本的化石。人民網 劉燕婷攝

博物館的研究室裡,專業人員正在研究化石。人民網 劉燕婷攝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座大學。這座博物館用石頭講述石頭與宇宙、石頭與地球、石頭與生命的關系,也用一塊塊歷史久遠的石頭,為參觀者描繪出石頭在太陽系、在地球上、在福建的沉積和變遷的脈絡,看到石頭文化的厚重與豐富。“原來石頭文化是這樣!”參觀完博物館,許多人感慨不已。

“石材不只是承載行業,石頭承載的更多的是生命的演變,自然科學體系的探討。我在石材行業越做越覺得責任重,石材不只是建材應用,它是自然科學的體系。”除了是企業業主,劉良還是全國工商聯石材商會副會長、福建省石材商會副會長,他說道,博物館做到今天對產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用博物館的語言講訴石頭的文化和故事,通過博物館的鋪墊消費者對石頭有了親切且深入的認知,起著引導著消費者如何使用石材、如何理解石材文化的作用。

“博物館是最科學正確的方式把產品介紹的特別好,使產業持續發展。”他說,將文化注入石材產業,是企業的必由之路。在他看來,石材轉型一是產品升級﹔二是品牌升級,有了產品后就做品牌,建立企業自己的藍海﹔三是文化的升級,企業和產業到了文化層面才能走得更遠,要用個文化來引領產業升級﹔四是跨界融合,如“互聯網+”。據介紹,英良集團是南安石材行業裡的龍頭企業之一,也是“文化賦能”走在前頭的企業,除了傳統石材產品,目前企業已結合石頭文化開發了博物館文創、生活家居文創品等一系列產品。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