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教學、分層次培養、“跟班”大醫院……

培訓貼身辦 本領天天練(關愛醫務工作者①)

記者 劉曉宇 賀 勇 王雲娜

2020年10月26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在武漢舉行,醫務工作者在抗疫中做出的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愛護醫務工作者,弘揚先進事跡,加強業務培訓,支持開拓創新,幫助解決困難,推動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即日起,推出“關愛醫務工作者”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廈門衛健委和醫學會:

推進多學科會診

提升治療精准度

在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多學科會診診室,七八位醫生正緊盯著一張影像討論。

“從目前的情況看,第一診斷應為食道癌,建議由胸外科先治療腫瘤。”普外科負責人盧毅卓首先說道。“慎重起見,開刀前要由我們消化內科和影像科協同判斷患者病情。如果情況不樂觀,還得由腫瘤科先行化療。”胸外科會診專家的話語,獲得了幾位醫生的贊同。醫生們你一言我一語,不到一小時,患者診療方案已經確定。

“多學科介入,讓患者‘隻跑一趟’,這要得益於前不久的綜合培訓。”走出診室,盧毅卓頗為感慨。

今年6月初,廈門市衛健委和廈門市醫學會牽頭組織消化系統腫瘤多學科會診綜合培訓,重點理順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多學科協同機制。盧毅卓也接受了這次系統訓練,“線上觀摩視頻和線下實操討論,多個學科有了系統的協作機制,讓醫生對病情的把握更為精准。”

多學科會診培訓,與一般“大會診”教學有啥不同?“簡單來說,是要讓醫生在這個培訓中學會發揮自主性,果斷調動更多資源處置病情。”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教授介紹。

在培訓中,多學科專家直播授課成為特色。作為普外科醫生的盧毅卓,同時也要觀摩胸外科、消化內科、腫瘤科的教學,盧毅卓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診斷思路有了提升。以前單純‘手術先行’,如今要考慮多種病情形態,綜合採取最穩妥的治療方式。”在模擬腔鏡培訓中心,盧毅卓組織同事們接受了一輪又一輪協同培訓,大家的配合日漸默契。

離普外科不遠的醫院3號樓,一間設備先進的多學科會診診室已在兩年前落成,常年向一線醫生開放。培訓完成后,盧毅卓便成為這裡的常客,“我既牽頭組織討論,也參加病例會診。”而在隔壁的小型會議室,由副院長吳國洋教授主刀的手術正在現場直播,數十位來自全國的多學科專家同坐一室參加培訓,線上觀看直播的醫護人員也超過3萬人。

北京同仁醫院:

培養護士分層次

業務創新獲激勵

“3個月的‘健康快車’培訓,讓我感觸極深,受益匪淺。”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的眼科護士長,王晶雪每年都會參加培訓學習。

這個令她難忘的“健康快車”培訓,是把火車車廂變成手術室,開到偏遠地區,為貧困患者免費治療白內障。“在上車之前,我要經過系統培訓,包括眼科相關檢查還有危重症護理,培訓領域廣泛、系統性強。”王晶雪說。

眼科是同仁醫院優勢學科,需要緊跟國際眼科醫學發展潮流,及時對一線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更好更快地用到病人身上,提高病人康復率。

“我們醫院一直比較注重對護士的培養,護士進行分層次培訓。比如對剛入職的護士加大培訓,把理論和技術相結合。各科護理骨干向專科護士方向培養。每年都有專科護士資格認証培訓,還有一些參加全國交流會的機會,能學習到國內外前沿的護理知識。”王晶雪說。

今年受疫情影響,護理人員集中學習的次數有所減少。醫院和科室主要組織線上培訓,比如利用手機APP、微信群學習。“線上學習時間相對靈活,但任務並不輕鬆,每名護士都要完成相應科目的培訓和考核。”王晶雪說。

通過培訓,護士們將所學知識緊密應用於臨床實踐,經常會產生一些好的想法和創意。在醫院的鼓勵下,大家將自己的想法、創意加以完善並申報專利。“我身邊不少護士都有自己的專利,有些還實現了產品轉化。”王晶雪告訴記者。可視化的眼貼敷料、方便醫療救治的功能型病號服、便於護理人員操作的氣管切開護理包……截至2019年底,同仁醫院護士共獲得實用新型專利23項。

“這些專利給臨床護理帶來很多方便,起到了良好效果。”同仁醫院護理部負責培訓的主管李飛介紹。醫院出台了多項措施鼓勵一線醫務人員創新,不僅對獲批的實用新型專利予以資金獎勵,還在職稱評定中有所體現。成功轉化產品的專利,其收益的70%獎勵給成果完成人。

“醫療技術在發展,護理專業也不能落后。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才不會被淘汰。”作為護士長,王晶雪經常這樣提醒年輕護士,也是提醒自己。

長沙跳馬鎮中心衛生院:

培訓對接大醫院

醫生跟班學經驗

不久前的一天,湖南省地礦醫院彩超室,來了一名做產后復查的女性。

在B超科跟班學習的孫煒引導她躺下,用B超儀進行檢查。孫煒仔細觀察,認為症狀與子宮肌瘤有幾分相似。可詢問張女士,她卻說過去從沒查出過子宮肌瘤,一個月前還順產產下了二胎。情況難以確定,孫煒立馬請教科室當班醫生李睿。李睿把探頭一轉,再打開彩色多普勒檢測。原來,這只是一根看起來像肌瘤的血管。

“檢查要考慮患者的個人情況,適當採取輔助措施,多維度准確診斷。”李睿開始了現場教學。孫煒連連點頭,隨即把這一病例的情況記錄下來。

孫煒是湖南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生,過去學的是臨床醫學,今年4月轉到衛生院B超科工作。考慮到她基礎薄弱,單位為她爭取了來大醫院跟班學習的機會,讓她接受教學培訓,積累臨床經驗。

“這裡就診的病人多,其中不乏疑難雜症。多學習一天,就能多積累一些寶貴經驗。”孫煒告訴記者,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自己的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剛開始基本看不懂B超切面,現在已經能診斷出一些常見問題了。”

近年來,湖南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湖南省地礦醫院作為湖南省衛健委直屬三級醫院,與跳馬鎮中心衛生院建立醫聯體合作。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提升衛生院醫護人員技能,加強基層醫院診療能力。

“2017年以來,醫院累計派出1000多人次,在跳馬鎮衛生院開展理論和臨床技能培訓、業務‘練兵’、病例診療指導。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也可以隨時來我們這裡跟班學習。”湖南省地礦醫院醫務科科長譚回林說。

“跳馬鎮離城區較遠,患者就近診療的需求迫切。來自大醫院的專業指導,提升了我們的醫療技術和接診能力。患者更信任衛生院,我們也更有干勁!”孫煒說。

 

《人民日報》( 2020年10月26日 第 13 版)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