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垃圾化身有機肥 綠色時尚進課堂

張萌 吳海奎

2020年12月12日13:4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學生就餐產生的廚余垃圾,用來漚制有機肥料,肥料用於種植中草藥、蔬菜等。學生參與種植,體驗勞動樂趣,學習生態環保知識……

在廈門市湖裡區天安小學,一座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於一體的實踐基地——“本草生態園”備受廣大師生歡迎。該園由湖裡街道怡景社區和天安小學共建,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進一步帶動社區垃圾分類的氛圍。

寓教於樂:垃圾變成肥料 學生動手“種菜”

“這是九層塔,這是薄荷,這是鐵皮石斛……”近日,在天安小學本草生態園,老師一邊帶著學生辨識中草藥植物,一邊和學生一起採摘勞動成果,進行一堂“名副其實”的勞動課。

老師帶著學生辨識中草藥植物,採摘勞動成果。吳海奎攝

本草生態園面積不大,但種植的植物卻豐富多樣,鐵皮石斛、薄荷、含羞草、九層塔、生姜、馬齒莧、南非葉……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感受自然的多樣與奇特。

本草生態園裡的植物,“吃”的都是有機肥。那麼,肥料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從廚余垃圾漚制而成。

老師在指導學生,將剩飯剩菜發酵制作有機肥。吳海奎攝

針對學校食堂每天會產生廚余垃圾,怡景社區與學校共同探討,在街道、愛心企業的支持下,引進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加上適量有機物料腐熟劑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便可將無用的廢料轉化成再生的肥料。同時,在老師指導下,學生還用果皮、蔬菜葉等制作環保酵素,用來洗手、洗地板等。此外,每個班級認養一塊“責任田”,由老師帶著學生一起管理。

在本草生態園入口處還設置有利用舊衣服、毛線、剪紙等資源創意制作的手工畫展示區,此舉旨在引導和鼓勵學生們在生活中多多廢物利用,樹立環保意識,學會節約資源、再利用資源,從而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的好習慣。學生們還將適合水培的中草藥裝瓶挂牆種植,用廢棄的礦泉水瓶和玻璃瓶當花瓶,為本草生態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密切聯動:小手拉大手 帶動社區垃圾分類

近年來,廈門市高度重視學校教育在推進垃圾分類中的作用,堅持從娃娃抓起。而怡景社區和天安小學的密切互動只是一個縮影。

據介紹,怡景社區轄內有1所公辦小學、4所幼兒園,在校、在園生涵蓋了社區80%以上的家庭。為此,社區抓垃圾分類工作堅持從娃娃抓起,逐步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目標。

變廢為寶的手工畫展示區。吳海奎攝

事實上,通過不斷努力,怡景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知曉率已達100%,主動參與分類率達95%以上,分類准確率提升至88%以上。同時,得益於居民高質量的分類投放,極大程度降低了各小區的垃圾積量,各投放點的垃圾桶需求量降至分類開展初期的50%以下,投放點設置從初始的39個縮減到現在的26個,垃圾量也明顯減少,切實達到了社區垃圾分類精細化、減量化。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