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惠安縣山霞鎮發揮黨員引領作用——

深入田間地頭 培育文明鄉風(文明的力量)

記者 劉曉宇

2020年12月21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沐浴著冬日暖陽,記者沿一條林蔭路而下,路兩旁茂密的刺桐樹一眼望不到邊:足足有3000多棵,延伸了3公裡多,紅艷艷的刺桐花悄悄躍上枝頭。

這裡是剛剛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表彰的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山霞鎮。種這些樹的,是山腰村一位老黨員——楊友誠。

1991年,楊友誠退休后,回到了闊別40年的家鄉山腰村。本可以過上退休生活的他,卻想著要用自學的農業技術,為村裡筑起一道防風“綠牆”。29年過去,在老楊和村民們的努力下,幾千棵30厘米高的刺桐樹苗長成讓村民乘涼的大樹,成為山腰村主干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山霞鎮,像老楊種樹一樣,“黨員引領、群眾參與”已成風尚。

“安康幸福人人愛……”文明宣傳以閩南語歌謠的形式,通過喇叭廣播,傳向街頭巷尾,深入田間地頭。

在山霞村,2017年由8位女黨員發起成立的調解室,眼下已成為化解鄰裡糾紛、促進村庄和諧的重要載體。“平時村民如果有什麼難以解決的糾紛矛盾,都會向我們反映。”調解室主任陳麗瓊說,調解室設立的初衷是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扎根基層、貼近群眾,調解各類糾紛。如今調解室已成功調解糾紛數十例。

除了山霞村,山霞鎮東坑村、大淡村等多個村庄也陸續建立了調解室,參與人也由最初的女黨員拓展為“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軍人、老協會代表”的“五老”,調解方式也由“事后調解”完善為“事前干預”。公益漫畫宣傳欄、腰鼓民謠、運動解壓柔力球等項目,潤物無聲地發揮著作用。近百位調解人活躍在山霞鎮的田間地頭。

近年來,山霞鎮以營造崇尚文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為出發點,改建孝文化基地、民俗館等,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同時,鼓勵和引導當地致富帶頭人、企業家等積極捐建鄉村少年宮、教學樓,設立“獎教獎學基金”等。崇尚文明、勤儉節約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水車、石磨、婚轎……山霞鎮山霞村文化公園旁,坐落著一家充滿當地特色的農家民俗館。80歲的陳木春自2014年起,自費整修自家祖厝,從惠安各地搜集了近千件反映閩南民風民俗的老物件,建成農家民俗館免費對外開放。如今,民俗館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前來參觀。

在陳木春的帶動下,村民們將空置的古厝改造修繕成書畫室、閱讀室等群眾休閑文化場所。以往使用率較低的祖祠也變為農村調解室、文化講堂等,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窗口。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21日 第 06 版)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