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岩新羅區培斜村依托森林資源發展富民產業——

守護生態美 贏得百姓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記者 鐘自煒

2021年01月16日13: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守護生態美 贏得百姓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森林覆蓋率高達83.7%,即便在冬日裡,綠色仍是這個南方山村的亮眼底色。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發展壯大竹茶加工、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產業。2019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12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55萬元。

守護生態美,贏得百姓富,宜居宜業的培斜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竹茶產業助增收

“海拔高、氣溫低,隻能種植單季稻,培斜村集體經濟收入曾經不足5000元,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是出了名的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華錦先告訴記者。

1993年,華錦先聽說生產竹涼席能掙錢,便前往鄰近鄉鎮參觀,緊接著自籌3萬元辦起培斜村第一家竹涼席加工廠,當年就實現盈利。村民們看在眼裡熱在心頭,兩三年間辦起幾十家竹席廠。

1997年,村裡63家竹席廠聯合起來,成立了竹涼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農戶”模式,實行原材料、產品規格、質量、辦証和銷售“五統一”管理。2008年至2010年,村裡又投資興建了2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並低價出租給村民。10余年間,依托竹涼席加工,培斜村一舉擺脫貧困。

發展壯大竹涼席加工產業的同時,培斜村還將目光投向茶產業。“培斜村的自然條件很適合高山茶種植。”村民雷月英說,2003年起,村民利用閑置土地種植無公害高山茶,如今已發展到1500多畝。

2004年初,培斜村成立茶葉協會和茶業專業合作社,將從事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的茶農和茶商組織起來,為其提供服務。村裡利用已有的竹席銷售渠道拓展茶葉市場,探索出“支部+協會+農戶”的新模式。

2019年,培斜村竹制品年產值達1.6億元,茶葉年產值達1500萬元。

電商促進產業升級

一邊對著手機直播帶貨,一邊熟練查看網絡訂單,盡管已過了竹涼席銷售旺季,“80后”賴健偉的網店依舊生意不錯。

“以往,村裡的竹涼席都是走批發,利潤低不說,中間渠道多,消費者也沒少花錢。”2010年,賴健偉辭去工廠的工作,回到村裡做起了電商,“銷路挺好,資金回籠快,賣價也不錯。”

2013年,培斜村建起一條可容納100家商戶的淘寶街,引導村裡思維活躍、熟悉網絡的村民開設網店,鼓勵大家採取“網店+實體店”的經營模式。“吸引在外年輕人、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我們還推出免一年租金、竹涼席和茶葉生產廠家先供貨后收款等優惠措施。”華錦先說。

電商不僅拓寬了竹產品的銷路,也倒逼竹產業升級。培斜村的竹加工產品從比較單一的竹涼席、竹窗帘發展到竹茶杯、竹煙灰缸、竹壺等竹系列工藝品,淘寶街的經營范圍也擴展到汽車用品、床上用品、服裝等領域。

目前,培斜村已發展淘寶實體店20家、網店150家,從業人員200多人。18名本村大學生回鄉創業,30多名外地電商從業者前來。2019年,培斜村電商銷售額突破億元。

好風景賺得好“錢景”

去年國慶中秋長假,培斜村接待游客超過7萬人次。

“我們村自然環境優美,特別是村南邊的九溪廬擁有8000畝原始森林。”華錦先說,如何讓好風景有“錢景”,大家都沒少動腦筋。

發展旅游,資金很關鍵。培斜村成立生態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通過村集體經濟投入、村民入股、吸引社會資本等籌集建設資金。全村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入股。

依托旅游專業合作社,培斜村重點打造九溪廬原始森林公園,並鼓勵村民個人出資或合股投資建設旅游項目。幾年間,“溪流漫步”“森林飛越”“同心玻璃橋”等鄉村旅游項目亮相,吸引了眾多游客。

“前年家裡花70余萬元新修了房子。在家門口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以前怎麼也想不到。”村民賴敏說,6年前,他和妻子租下村裡統一新建的場地,辦起農家樂,如今每年收入近30萬元。

2019年,培斜村接待游客突破100萬人次。

“村裡新引進的酒庄項目計劃今年底建成投用,同時還將發展培訓產業,搞好民宿經濟。”華錦先說,培斜村未來的日子會更紅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6日 第 04 版)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