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鄉村建設看三明

家住霞鶴村的獲得感:人在鄉村中  身處公園內

2022年08月19日16:12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三明8月19日電 (劉卿、實習生肖祉燁)“滴滴滴——”鄉村的小路上,不斷有車輛往來,行人如織,人們多數都拎著大包小包,有的提了裝滿鮮美河魚的水桶,有的踢踏著拖鞋、頭發微濕、身上還套著游泳圈,還有的人鼓著肚皮滿懷抱著一大盒板栗糕……大家臉上不約而同都是一幅愜意滿足的樣子。

“我們霞鶴可是永安人生活休閑的后花園。”霞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吉杰在三明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人民網福建頻道共同推出的“鄉村建設看三明”系列直播第五站——霞鶴村的直播中介紹,村子距離永安市區僅3公裡,很多在城裡上班的打工族都住在霞鶴。“我們是工作在鬧區,生活在景區,住在霞鶴就像住在公園裡一樣。”他說。

霞鶴村。人民網 劉卿攝

霞鶴村。人民網 劉卿攝

“霞鶴山清水秀,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公園。”黃吉杰道。

青山綠水間,村落林立起,小城永安西南部的九龍溪畔下,綠柳堤岸,炊煙裊裊。如今的三明市永安市曹遠鎮霞鶴村,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自己的“奮斗故事”。

1996年至2003年,霞鶴村的新村點基本建成,水泥路、自來水、農村電網改造,村裡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逐漸完善。

2003年至2012年,村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提出了“建設天然生態公園”的目標,村道硬化和沼氣池推廣工作有序推進,繞城公路(永安至霞鶴段)、霞鶴至樟林公路建設啟動,交通條件得到改善。

2012年至今,霞鶴村發展進入“快車道”,全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逐步形成了田園變公園、村民變股民、務農變務工、產品變禮品“四種變化”的發展新格局。

“我從市區開車過來也就十分鐘,所以經常來。”陳志強栓好魚線魚鉤,調整好魚漂,舉起魚竿用力一拋,魚鉤就被甩到了離岸邊三四米遠的水裡。“霞鶴村有地下水的泉眼,水質好,所以魚都比較愛上鉤,更何況釣魚累了還可以去游泳、跑馬場騎馬、露天燒烤,休閑娛樂一條龍,所以每次來都能待上一天。”他說。

從一年四季都有瓜果採摘的農耕體驗區,到供兒童娛樂的沙灘、小溪,從粿條坊、燒烤屋到垂釣園、天然泳池,從天然濕地公園到露天游泳池,霞鶴村吸引了不少游客一而再地前來游玩。

霞鶴村的露天游泳池。人民網 劉卿攝

霞鶴村的露天游泳池。人民網 劉卿攝

“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收入可觀,村財增收效益也不錯。”黃吉杰說,現在霞鶴村村財每年平均收益71萬,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7元。“我們還鼓勵村民以資金、土地等各種形式參與入股,與村委會一起成立旅游公司,再以旅游公司的名義引入外來資本與社會資金,共同成立霞鶴農庄,通過這樣發展旅游業,形成了村民變股民、務農變務工、人人有分紅的村級經濟運行新模式。霞鶴農庄每年創造的村集體收入有24萬元,入股村民年均分紅2000余元,回報率20%。”

直播時,霞鶴村生態農庄經理陳芸向網友介紹永安小吃。人民網 劉卿攝

直播時,霞鶴村生態農庄經理陳芸向網友介紹永安小吃。人民網 劉卿攝

“隨著鄉村旅游的紅火,霞鶴的特色美食文化也越來越受關注。”霞鶴村生態農庄經理陳芸介紹,“我們開設了小吃體驗區,游客可以體驗親手制作永安特色小吃,比如粿條、豆花、舂糍粑,做出來的小吃再配上咱農庄養殖的豬肉、種植的黃椒,那真是香的不行。”

粿條玉色燙開一屋笑,豆腐全顏煨出滿村香。

當大骨的清香和粿條的糯香碰撞,蔥頭和胡椒便裝點出霞鶴人最純粹的家鄉味道,再配上辣黃椒醬、油豬頭肉,來自霞鶴的獨特味道沖擊著每個食客的味蕾,村裡的米面菜肉在灶台走一遭,紛紛化身這裡最具特色的美食饋贈。

不隻有美食美景吸引游客前往,霞鶴村還被紅色文化浸潤著。

走進霞鶴村的抗戰文化基地,走過一道道時光門,目光所及都是歷史中的紅色記憶。“永安是全國三大抗戰文化名城,主要貢獻就是在文化出版方面,當年的抗戰文化改進出版社就建在我們霞鶴村。”曹遠鎮黨委宣傳委員羅嬌賽慷慨激昂地訴說霞鶴的革命故事,“眼前的小矮牆,就是當時改進出版印刷廠的舊址,這裡印刷的出版物通過這邊的碼頭發散到全國各地,支持鼓舞著前線抗戰事業。”

當年,古木參天的霞鶴是抗戰文化事業的保護傘,如今枝繁葉茂的森林,依然還是村子發展的保護神。

在三明市“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引導下,霞鶴村著力打造保護開發型美麗鄉村。針對地處城市附近的城中村、城郊村,聚焦城市“綠地”屬性,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在充分尊重群眾主體意願基礎上,統籌好整治與拆遷、安置與配套、開發與保護、發展與維穩等關系,謀劃好修舊如舊與拆舊建新方案,合理優化完善配套設施,全力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曹遠鎮黨委書記劉國華談規劃。人民網 劉卿攝

曹遠鎮黨委書記劉國華談規劃。人民網 劉卿攝

曹遠鎮黨委書記劉國華說,最近幾年,曹遠鎮依托九龍溪畔的自然風光和生態優勢,將霞鶴村作為全鎮旅游龍頭進行打造,並串點成線,打造九龍溪沿線生態旅游綜合體,依托九龍溪生態水系和永加鐵路沿線風景,打造以“聞山、閱水、感綠、怡情”為主導的旅游勝地。

霞映九龍溪,鶴舞天然園。霞鶴人都將霞鶴稱作“山區明珠,詩畫霞鶴”,的確,如今的霞鶴村依托“生態綠”,儼然是一個宜居、頤養的休閑旅游天然公園。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