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 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人民網廈門1月31日電 (余乃鎏)“2022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健康,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802.7億元,增長4.4%,增速排名全國15個同類城市首位”“在已核定、可比較的指標中,9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增速排名位居全省第二”“全市進出口總額9225.6億元,規模位居全省第一”……
1月30日,廈門市發改委、市統計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2年該市經濟運行情況。根據通報,過去一年,廈門市堅持應急和謀遠相結合,著力“穩主體、穩信心、促服務、促改革”,積極克服各種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全年經濟運行態勢與全國全省整體保持一致,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
數據顯示,2022年,廈門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50.8億元,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71.1億元,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65.4億元,增長3.1%﹔外貿進出口完成9225.6億元,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93.8億元,同口徑增長4.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3.8億元,同口徑增長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67元,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3元,增長8.1%,排名全省第三﹔城鎮新增就業17.69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29萬人,吸納7.81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8,累計上漲1.8%,分別低於全國、全省0.2個和0.1百分點。
發布會介紹,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2022年廈門市經濟運行整體呈現平穩發展態勢,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投資拉動作用顯著、項目工作全流程提速、消費市場逐步回暖、外貿外資穩中提質、財政金融效益穩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等特點明顯,特別是高質量發展成效顯現、結構優化穩步推進、內外需持續恢復等亮點矚目。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一年,該市科技創新力持續增強,R&D經費投入強度預計達3.2%,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家﹔工業質量穩步提升,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42.2%﹔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產值分別增長40.7%和16.4%。其中,新增3家產值規模超百億元企業,而服務業也整體保持較快增長。
不僅如此,廈門市著力抓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加大逆周期投資力度,建立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推進機制,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分別高於全國、全省5.1和2.7個百分點,為全市穩增長促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28%和19.9%,佔固投規模比重分別提高3.2和2.6個百分點﹔重大片區“主力軍”作用加強,10個重大片區完成投資額均超年度預期目標,累計完成投資2692億元,佔全市固投比重接近9成。
與此同時,項目工作全流程提速,項目儲備持續充實壯大,全年策劃生成項目1020個,總投資6162.83億元﹔全年新開工入庫項目數和總投資額,分別增長38%和48.9%﹔470個市重點項目提前3個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天馬8.6代線等3個投資超百億元項目開工建設,翔安大橋正式建成通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全年累計籌資超1300億元,有效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安居集團項目成為全國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項目。
此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1%,高於全國3.3個百分點,增速較上半年回升2.8個百分點﹔汽車消費平穩增長,限額以上汽車類消費零售額增長4%,高於全國3.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52.1%﹔網絡零售保持較快增長,限上社會消費品網絡零售額增長15.6%,拉動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3個百分點。
外貿外資方面穩中提質:全市進出口總額9225.6億元,規模位居全省第一﹔外貿新市場開拓成效明顯,對金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29.9%和12%﹔外貿新業態增長迅速,保稅物流進出口和新型離岸貿易外匯收支結算分別增長21.2%、43.1%﹔實際使用外資結構優化,制造業新設企業個數、合同外資和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7.7%、16.3%和17.7%。
而在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方面,除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保障持續增強外,2022年廈門民生投入持續增加,全年民生支出780.72億元,增長3.3%,佔財政支出的71.7%,重點投向教育、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社保和就業等領域。
發布會上,廈門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該市將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堅持搶機遇、強優勢、挖潛力,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