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求醫20載 竟是罕見“澱粉心”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確診一例心肌澱粉樣變患者
20多年來,王先生飽受疾病折磨,先是肢體酸脹,后是肌肉萎縮,接著又出現聲音嘶啞。他輾轉各地四處求醫,最近才知道,這些症狀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心肌澱粉樣變導致的。
20年四處求醫 症狀越來越嚴重
55歲的王先生有著豐富的求醫經歷。20多年前,他突然出現手臂酸脹、麻木等不適,輾轉各大省市的多家醫院診治,醫生考慮為腕管綜合征,給他做了手術。可是,術后,王先生的酸脹、麻木感沒有改善,手部麻木感加重,肌肉逐漸萎縮。更糟糕的是,他的下肢也開始感覺異常,酸脹、麻木感越來越明顯,有時候連路都走不穩,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不僅如此,近幾年,王先生的嗓子也出了毛病,間歇性嘶啞,甚至發不出聲音。醫生仔細檢查后發現王先生的情況不一般,建議進一步做基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存在基因突變,醫生據此判斷,王先生很可能患有心肌澱粉樣變,建議其找心臟科醫生進一步診治。
家族基因突變引發心肌澱粉樣變
3月24日,王先生來到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心臟彩超顯示,王先生的心肌縱向應變率下降,這是心肌澱粉樣變的特異性改變。心肌核素掃描也提示有心肌澱粉樣變的可能。醫生還為其取少量腹壁脂肪進行病理檢查以確診。
廈心心內三科主任李穗吉詳細詢問病史了解到,王先生家族裡多人查出基因突變,並有親人出現和他類似的症狀。“這是一種遺傳性的心肌澱粉樣變,澱粉樣物質在上下肢神經、腕管、喉返神經沉積,出現相應的症狀。目前,心肌也有澱粉樣物質沉積,但還不是特別嚴重,所以沒有出現明顯的心臟症狀。”
李穗吉表示,澱粉樣物質的沉積可造成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的不可逆損傷,對於已經沉積的澱粉樣物質,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清除手段。像王先生這種情況,澱粉樣變累及多處周圍神經,由此引起的肢體麻木、聲音嘶啞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但是,可以口服藥物抑制澱粉樣物質的生成。
李穗吉告訴記者,目前全球僅有一種抑制澱粉樣物質生成的藥物,價格昂貴,且需長期服用。“以前一個月需花費6萬元,現在每個月1萬多元,其中自費4000多元。”
心肌澱粉樣變分為多種類型,其中輕鏈型最為嚴重,不及時化療,中位生存時間僅半年左右﹔遺傳型由單基因突變引起﹔野生型發病機制還不清楚,一般見於高齡男性,常合並特殊類型的心衰。該病無法預防,無論哪種類型,都是越早診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此外,李穗吉介紹,心肌澱粉樣變根據澱粉樣物質沉積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現,比如肢體感覺異常、心肌肥厚、腹脹等,患者常在各個科室奔波,平均要耗費5年時間、經5個以上醫生診治才能確診。在我國,由於許多醫生認識不足,誤診率和漏診率比較高。從2020年至今,廈心已接診了十幾例心肌澱粉樣變,在福建省內確診數量位於前列。(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