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縣:做好“紅綠”融合文章 建設紅色美麗村庄

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是塊厚重的紅色熱土,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曾在這裡召開。
2020年以來,上杭縣共有7個村先后入選中央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村。全國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上杭縣以紅色資源打底,將黨建引領、紅色傳承、鄉村振興三者緊密結合,讓歷史照亮未來、村民奔向共富、試點初創見效,取得了“過去有紅色故事、今朝有美麗新顏”的喜人成就。
賡續紅色根脈 讓歷史照亮未來
走進上杭縣南陽鎮南陽會議舊址,站在南陽會議紀念碑前,思緒瞬間被帶到了那段風雲激蕩、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
開展紅色美麗村庄建設,如何破解當地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難題是關鍵。為此,南陽鎮南陽村確定以南陽會議舊址、羅化成故居、南陽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為打造重點,以守護“紅色根脈”為建設要求,深入挖掘紅色故事,提升紅色文化底蘊,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近幾年,為喚醒南陽村‘沉睡’的紅色資源,我們以羅化成故居陳列館為中心,建成羅屋生態護岸、紅色雕塑廣場、紅色元素路燈等,極大地豐富了紅色文化內涵,美化了生態環境,成功把南陽村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紅色美麗家園。”南陽村黨支部書記黃衍興說道。
相比起名聲在外的南陽會議所在地南陽村,白砂鎮碧沙村更像是一塊亟待雕琢的“璞玉”。近年來,白砂鎮碧沙村以被列入全國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在保護紅色舊址和古村落的基礎上,圍繞“紅色資源、古色文化、綠色生態”做足文章,加快推動鄉村旅游與產業發展深入融合。
“2017年以來,村裡先后投入近200萬元用於修繕交通站、將軍故居、德馨堂等紅色舊址,重點打造紅色交通線修復延伸工程,不僅恢復了紅色交通站‘丁正昌號’商鋪原貌,用大鵝卵石、石板等鋪設紅色交通線部分路段,還完成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展示館、黨建文化綜合體等項目建設。”碧沙村黨支部書記丁勤鬆說。
文藝黨課、研學體驗、紅色文創……碧沙村充分利用和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各種貼近生活、新穎別致的創意方式,讓紅色資源“活”了起來,紅色旅游持續升溫。村裡的紅色景點已成為中老年人重溫激情歲月、感懷時代變遷的體驗地,年輕人聆聽紅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現如今,這裡的現代生活氣息與古村古風古韻相互交融,“千年古邑、紅色碧沙”,正在唱響傳承、發展和蝶變的時代新歌。
年輕人聆聽紅色故事。陳金來攝
生態郁郁蔥蔥的社下山腳,碧水流淌的古田溪畔,一座磚木結構的四合院依山而建,春風徐來,吹“醒”了院子外那片一望無際的油菜花……躍入眼帘的是古田鎮溪背村“古田會議”舊址所在地的美景。
走進溪背村,是隨處可見的紅色:紅色的燈籠,紅色的標語,紅色的商店,紅色的舊址……作為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村,溪背村以古田溪“一河兩岸”建設為引點,深入挖掘古田會議會址、紅四軍政治部舊址和紅四軍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村內旅游產業,以店坪路改造提升為引線,將篤厚堂、紅軍食堂、紅四軍第三縱隊政治部、紅軍標語牆、紅軍井、齊勤堂及紅軍醫院等紅色建筑穿線成片,推進周邊商鋪提升、風雨連廊建設、紅色主題彩繪,並對周邊房屋坡屋面、立面按統一風格實施改造。
“近年來,我們立足紅色資源優勢,盤活村集體資產,初步形成‘紅色+黨建+休閑+研學’的發展格局,形成全方位、沉浸式的體驗紅色學習線路,推動紅色文化與旅游、教育、培訓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2022年以來,古田會議舊址群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帶動村內旅游綜合收入2億元,為村集體經濟增加20余萬元收入。”古田鎮溪背村黨支部書記廖文興介紹道。
古田會址景區油菜花海引游人。彭緒榮攝
點燃紅色引擎 讓村民奔向共富
驚蟄時節,東風吹暖,雨潤新苗。眼下春耕春種進入關鍵時期,在才溪鎮下才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偉正在為月底“我在鄉間有畝田”活動忙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下才村也將發展目光投向文旅產業。下才村依托紅色資源、人文景觀和特色農業等資源稟賦,創新“紅色+文旅+研學”模式,打通紅綠資源價值轉化通道,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下才村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近年來,村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村社聯動,打造了一條集‘革命教育、休閑採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紅綠交融’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乘著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東風,我們將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扮靚紅色美麗村庄,閃耀紅色文化名片。”王偉說道。
2021年以來,下才村充分發揮“才溪核心景區”所在地資源優勢,完善才溪鄉調查紀念館、蘇維埃舊址、光榮亭、發坑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邊“四化”工程,結合“紅星閃耀·閩澳同心”光影節,開發小火車、卡丁車等體驗式娛樂項目,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近10萬元。同時,籌集200萬元領辦成立年年好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進行果蔬種植、開發景區休閑旅游項目﹔流轉拋荒耕地200余畝,分季輪種生姜、包菜、花菜等,解決本村近百個富余勞動力就業,村集體增收約80萬元。
才溪鎮下才村黨支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開發景區小火車項目。劉鈺林攝
“感覺村裡每天都有新變化,不僅路通了房子蓋起來了,而且游客也多了,我們種的農產品有銷路,日子越過越好了!”下才村村民王志雲感嘆道。
與下才村不同的是,古田鎮溪背村、蘇家坡村和賴坊村旅游的骨架是由“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撐起來的。去年,古田鎮充分發揮產業扶持基金的“撬動”作用,引入社會資本“活水”,激活村級資源資金資產,探索實踐“黨委籌辦、支部領辦、企業操辦、村民同辦”鎮村企聯建鄉村產業運營機制,打造“福村”,推動紅色旅游與黨性教育、團建拓展、研學寫生融合發展,創新開發“當一回紅軍戰士”“聽一個紅軍故事”“行一段紅軍路”等“十個一”體驗活動,有效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與此同時,蘇家坡村圍繞畬族特色,加強寫好“紅綠融合”發展文章,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策劃建設畬族文化廣場、畬族大舞台、民族大團結親水步道等業態項目,打造集學習教育、黨性錘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陳列展——求是陳列展。同時,通過打造還原渡口碼頭、渡船,再現還原並體驗傳達“九月來信”精神情景,讓紅色文化成為引領村庄發展的旗幟﹔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聖地旅投公司聯動,將蘇家坡納入梅花山景區管理中,每年固定5萬元租金作為村集體收入,並與貴妃雞產業聯動發展休閑研學產業。2022年來,接待游客和研學人員20余萬人次,帶動村內旅游綜合收入100萬余元,為村集體經濟增加15萬元收入,讓綠色資源成為打開百姓致富的“金鑰匙”。
古田蘇家坡村發展休閑研學產業。藍秀蓉攝
堅持縣鄉同創,讓試點初創見效
2020年以來,上杭縣委、縣政府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推動工作力量向試點村集中,政策項目向試點村傾斜,各類要素向試點村聚集,高標准、高質量推進試點村建設,7個紅色美麗村庄正成為鄉村振興樣板,杭川黨旗分外紅。
紅色美麗村庄如何建?上杭縣依托全市開展的“紅領行動”(紅色基因領航和推動發展行動),創新開展“紅領行動 亮燈領杭”基層黨建示范提升行動,按照“出經驗、出示范、出成效、出層次”要求,在多方考察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精雕品牌名稱、精鋪黨建元素、精設展示線路、精制講解內容、精推宣傳作品”建設標准,推進試點村建設規范化、精品化、品牌化,達到“亮燈”效果。
同時,將縣內紅色美麗村庄試點村納入市級黨建工作示范點(聯系點)村,作為縣鄉村三級書記領辦基層黨建重點項目、述職評議重要內容,並建立縣委書記親自抓、組織部部長具體抓、聯系領導定點抓、鄉鎮書記一線抓的工作機制,每季度組織開展試點村“比提升 賽出彩”活動﹔上杭縣委組織部牽頭組建專班,統籌推進試點建設,加大對試點村黨建品牌策劃、培育、推廣等工作的指導力度,打造一批上檔次、有活力、管長久、能推介的黨建品牌,使基層黨組織學有榜樣、做有標尺、趕有方向﹔按照“每旬一督查報告、每月一調度推進、每季度一總結提升”工作機制,實行“挂圖作戰”,項目化、清單化推動重點項目及重點任務順利完成,助力全國紅色美麗村庄建設提檔升級。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上杭通過整合項目資金、聯合市場主體、吸引社會投入,統籌資金4560萬元投入試點建設,確定建設項目27個。
與此同時,為激發試點村黨組織和黨員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我為主”開展“黨章傳誦我來講、黨徽閃光我擔當、黨旗飄揚我先行”活動,做好主題教育預熱升溫。同時,建立健全“干部聯村、支委聯組、黨員聯戶”的“基層黨員干部‘三聯’網格化工作機制”,打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有效提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效能。
古田鎮蘇家坡村開展“黨章傳誦我來講”活動。洪輝攝
“我們在試點村推行黨員量化積分制管理,以積分衡量黨員作用發揮大小,全方位繪制試點村黨員‘成績單’,有效構建起‘用制度管人、用分數說話’的黨員長效管理機制。”上杭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道。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鞏固紅色美麗村庄的實踐成果,以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契機,深化“紅領行動 亮燈領杭”,讓上杭紅色村‘紅’起來、‘美’起來、‘火’起來。”上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永湘說。(黃洪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