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自貿片區建設8周年:改革創新開放  有為“自”成新高地

2023年04月21日09: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累計推出創新舉措553項,全國首創126項”“片區行業增加值從385.28億元增至1071.66億元,年均增長15.7%”“廈門模擬營商環境排名,從自貿片區挂牌時的第61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15位”“累計新增注冊企業48815家、累計注冊外資企業2287家”……

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推動自貿片區擴區提質和綜合保稅區建設﹔致力擴大開放合作,構筑雙向投資合作重要平台和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頭堡”﹔全力推進兩岸融合,先行先試以“通、惠、情”促融﹔大力建設數字自貿區,加快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建設﹔持續打造廈門自貿國際商務區,不懈營造一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挂牌成立8周年之際,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簡稱廈門自貿片區)發布有關數據等顯示,8年來全方位積極作為,改革創新開放不輟於行,廈門自貿片區走過華彩歷程,取得了一系列矚目成果。

全力推進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建設。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挂牌8年來,廈門自貿片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廈門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總體方案》《深改方案》,始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標對表國際一流、國內先進,充分發揮沿海近台區位特色和先行先試優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勇立潮頭,在建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體制與構建雙循環格局中先行先試,探索出一批高質量“廈門模式”創新經驗,有力推動了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船到中流水更急,而今邁步從頭越。廈門自貿片區將一如既往篤行在改革創新、開放發展的康庄大道上,以乘風破浪之姿,直挂雲帆濟滄海。

成效矚目 碩果累累

風潮之所出入,廈門自貿片區走過8年,春華秋實。

2015年4月21日,廈門自貿片區正式挂牌成立,廈門經濟特區也由此吹響新一輪改革開放號角。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廈門自貿片區改革和創新基因厚植體內,“大膽試、大膽闖”,致力改革創新、開放發展,迅速成為廈門改革開放先行區、新高地,結出累累碩果。

廈門自貿片區已成廈門改革創新開放高地。人民網 陳博攝

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創新先行、成效昭著——8年來,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創新舉措553項,其中全國首創126項﹔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5個典型案例成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佔全國8%﹔國務院6批143項改革試點經驗中,廈門經驗佔21%,推廣落實率達到98.6%﹔率先全國開展口岸降費提效促便利集成化改革。

在服務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上探索先行、屢施創舉——廈門自貿片區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實施了一系列創新之舉,如在大陸率先建設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率先開展海運快件試點,首創台灣地區輸入大陸食品、化妝品等商品“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管理模式,使廈門口岸台灣食品進口貨物批次佔大陸50%以上等﹔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開通首條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的鐵路航線,中歐(廈門)班列已穩定開行中歐、中亞、中俄三條國際貨運干線,通達12個國家和34個城市,形成跨越海峽、橫貫歐亞、“海絲”與“陸絲”無縫銜接的國際物流通道。

中歐(廈門)班列是廈門自貿片區著力打造的重點平台之一。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引領先行、增長強勁——從2015年至2022年,廈門自貿片區行業增加值從385.28億元增至1071.66億元,年均增長15.7%,2022年度約佔廈門市GDP的13.7%﹔特殊監管區進出口額從489.8億元增至1886.68億元,年均增長21.2%,2022年約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20%﹔自貿片區稅收收入從60.21億元增至155.92億元,年均增長14.6%,地方級稅收從37.44億元增至78.86億元,年均增長11.2%﹔規上工業產值745.31億元,同比增長38.9%﹔限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11601.4億元,同比增長22.8%。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示范先行、爭先進位——根據第三方評估,對標世行標准,廈門模擬營商環境排名從自貿片區挂牌時的第61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15位,較挂牌前上升46位。此外,連續四年在全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評比中拔得頭籌。

八個堅持 善作善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廈門自貿片區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一系列亮彩的喜人數據和矚目的豐碩成果,源於其始終奉行“八個堅持”,並形成經驗做法一以貫之。

一是通過著力挺進深層改革“大膽試”、著力創新集成經驗“大膽闖”、著力賦能區域發展“自主改”,廈門自貿片區始終堅持高質量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樹立更高標准。

廈門自貿片區吸引大量貨物集聚。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期間,《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186項試驗任務涉及廈門片區68項,已完成66項,落實率97.1%﹔獲批全國唯一一個區外航空保稅維修試點﹔首批開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成為首批供應鏈創新和應用試點城市並推動廈門入選首批供應鏈創新和應用示范市﹔探索創建國家“芯火”雙創基地﹔首個試點全國口岸“互聯網+自主報關”、兩岸海關“經認証的經營者”(AEO)互認,爭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落地和首批跨境電商B2B試點,推出集成電路研發保稅監管試點,推進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政策﹔率先推動台胞使用台灣居民居住証便利自主選擇企業內外資﹔探索形成廈門口岸降費提效促便利集成化改革、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建設等經驗做法。

同時,關檢“一站式”查驗平台+監管互認獲評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一照一碼、三証合一”向全國復制推廣,牽頭各方力量爭取進口航材關稅調降最終惠及全行業﹔一系列經驗做法入選眾多國家部委相關案例。

此外,“區內注冊、區外經營”方式、集群注冊場所管理、企業設立全程電子化等提升商事登記便利﹔實施“修理物品+保稅倉庫”一體化飛機監管模式、通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流轉開展包修項下服務外包業務、航空維修職稱評價體系改革,激活行業發展﹔創新9610出口通過公共服務平台自主結匯、綜保區內1210保稅出口海外倉業務、跨境電商知識產權基層服務站,提升跨境電商出口結匯便利化、規范化。

原海滄保稅港區已獲批升級為綜保區。人民網 陳博攝

二是堅持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不斷塑造更大優勢。如,充分發揮廈門銜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聯通兩岸、輻射亞太地區的區位優勢,廈門自貿片區通過深度推進綜保區建設、深度構建開放產業鏈、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等,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不斷探索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聯通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其中,象嶼保稅物流園、海滄保稅港區先后獲批升級為綜保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聚焦廈門“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商貿物流、機械裝備(航空維修制造)等領先的主導產業,建好15個重點平台,優化“創新+數字+平台+產業”發展模式﹔深化貿易合作往來,力促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轉口貿易與離岸貿易、貿易與工業一體化融合發展,過去3年海關特殊監管區貿易由1000億元增長至1800億元﹔強化供應鏈資源配置,片區限上批發總額突破1萬億﹔創新跨境電商生態,片區跨境電商進出口突破100億元,陸續開通至北美、南美、東南亞等跨境電商空海快線,探索“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絲路海運”新模式,引入知名實力運營商,擴大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倉布局,推動跨境電商逆向物流業務。

貨物從廈門自貿片區運往全球。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三是堅持高標准服務市場主體,不斷營造更優環境,如,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提升現代化治理與服務水平,實行“一照一碼”、企業設立全程電子化等便利措施,吸引了大批企業入駐﹔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平台載體,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累計上線各類應用系統和功能模塊90項(在用72項、下線18項),形成九大功能板塊,業務覆蓋整個廈門口岸,實現口岸業務辦理的“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截至目前,平台共有28項(含全國首創9項)先行先試改革成果被廣泛應用並推廣﹔全面提效降費促便利,率先免除或降低集裝箱查驗費、港口設施保安費、貨物港務費、引航費、錨地停泊費等5項政府性規費,發布廈門口岸“全流程陽光服務”收費清單,推出集裝箱“卸船直提”“抵港直裝”等模式提高港口作業效率,2022年廈門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24.34小時和1.09小時,同比分別壓縮20.4%和30.1%,連續四年在“中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評測”中獲評最高星級﹔以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建設為重點,多層次強化法治保障,即立足片區產業實際,圍繞數字化、國際化、市場化、創新型的規劃發展,聚焦國際商貿、海商海事、知識產權、金融等領域精准發力﹔以宜商興業惠企為目標,不斷厚植主體茁壯沃土,僅2022年即出台國際貿易、進口酒、航空維修、集成電路等12項穩經濟、促發展政策,落實各級穩經濟大盤政策及接續措施,兌現2021、2022年市區疫情兩級政策4501.6萬元,各類有效期內政策累計兌現達9.9億元。

四是堅持高站位服務國家戰略,不斷深化融合發展。如,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大力打造台資登鷺先行區,片區台資企業924家、注冊資本137.78億元,以市場准入對台開放為支撐,吸引一批“大陸首家”“兩岸首家”台企等落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不斷穩定開行中歐(廈門)班列,建設我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絲路海運”平台,已有100條命名航線,通達43個國家117座港口﹔建立境外投資服務平台和廈門“走出去”服務聯盟,率先落實中馬合作協議,成為全國最大毛燕加工基地﹔打造金磚創新基地國際化合作平台,建成金磚國家商品服務中心。

開通廈門至西哈努克港新航線。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五是堅持高水准實施創新賦能,不斷作出更大貢獻。如,著力做優做強重點平台建設,多項政策取得突破,多項業務獲得首創,多項工作入選案例,多項工作獲得榮譽,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競爭力的重點平台,形成片區經濟增長新引擎,引領示范作用日益凸顯﹔以自貿試驗區為引擎,激活聯動發展新動力,不僅已探索形成11項在福建省復制推廣的聯動舉措,佔全省92%,還建立與6個行政區和火炬高新區的聯動機制,在改革創新、招商引資、產業項目等共同關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發展合力。

六是堅持高起點強化數字賦能,不斷釋放更強動能。如,深度推進數字鏈賦能,2021年以來共謀劃推出46個數字自貿區重點場景項目,建成一批數字化創新實驗室、打造一批核心數字化平台、推出多個重點平台數字轉型案例,還快速布局數字新底座、拓展數據應用新模式、建設全國首個“元宇宙產業人才基地”﹔深度推進口岸數字轉型,增強了數字化協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通關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廈門自貿片區海天碼頭。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七是堅持高品質推動金融創新,不斷激發更大活力。如,開展地方特色金融創新,獲批國家外匯管理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試點城市,成為全國5個試點省份(計劃單列市)之一﹔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累計批復參投子基金29支,帶動子基金落地規模480多億元,撬動社會資本26倍﹔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截至2023年2月,在廈門自貿片區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約400家,現有租賃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

同時,積極向上爭取政策,獲批“本外幣合一賬戶體系”試點﹔爭取“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企業(QDLP)”對外投資試點﹔支持自貿片區銀行開展人民幣跨境同業賬戶融資,現已累計為境外銀行辦理人民幣賬戶融資431億元,有力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

設立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航運物流和台資企業融資增信基金。人民網 余乃鎏攝

此外,推進金融數字化建設,上線7個區塊鏈金融應用場景和1個類金融監管平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設立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航運物流和台資企業融資增信基金、創新福建首個G2B數幣財政獎勵資金撥付、全省首家數字人民幣公務員工資發放等系列數字人民幣場景﹔引進多個國際知名平台上線廈門“單一窗口”,豐富“單一窗口”金融服務功能。

八是堅持高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構建更優監管體系。如,在全市率先實行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探索構建出多項新型監管體制機制﹔高標准建設了廈門自貿片區進口酒、燕窩、冷鏈食品等進口商品統一溯源平台﹔全力推進企業綜合信息基礎平台建設,打造基於企業服務、產業分析、區域治理“三位一體”管理服務平台﹔推行信用承諾公示及分類監管,不斷構建完善自貿片區信用體系。

繁忙的廈門自貿片區,商船來來往往。廈門自貿片區供圖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何東寧表示,建設自貿試驗區是新形勢下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過去8年,廈門自貿片區寫就了頗為引人注目的精彩華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堅持對標對表,加大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推動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聚集,推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在廈門高質量發展超越、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勇當“排頭兵”,作出更多更新更大的自貿貢獻。(余乃鎏 張萌 周瑩)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