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大國基理丨福建三明:像“繡花”一樣辦好“民生小事”

林曉麗
2023年04月25日16: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福建省三明市徐碧街道六路社區黨支部書記吳閣墩的手機裡有41個工作群,每個工作群都代表著社區裡的“一棟樓”。

“每棟樓一個樓長,在社區和居民之間起到一個上傳下達的作用。”不過作為“一樓之長”,傳達消息不是“一鍵轉發了之”,吳閣墩說,每個樓長手上都有兩三個重點人員名單,大多是老人,有些人不會用手機,有的不喜歡用線上通知的方式,對“重點名單”中的人,樓長就一戶一戶敲門告知,更易讓人接受。

即使是“發消息”這樣一件微小的事,社區工作也需要因人而異,精確到人,這就要說到社區工作的“細”。

“城,所以盛民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牽動千家萬戶,因此,社區治理既要理順組織架構、機制流程,保持“理性”﹔也需要因人因事靈活處置,保持“感性”。

三明市沙縣區虯江街道羅布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文君是居民們眼裡的“大管家”,已經做了13年社區工作的她,最大的感受是:社區工作逐步精細化,更加有序,做起工作來越來越游刃有余。

羅布社區的鄰裡議事亭。人民網 林曉麗攝

羅布社區的鄰裡議事亭。人民網 林曉麗攝

“過去我們社區居委會一共7個人,最多的時候服務社區達兩萬多人。”張文君說,由於缺少組織,“大家一有什麼事情就往社區打電話,社區可調動資源有限,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比較少。現在就不一樣了,真的能做到‘一呼百應’。”

在羅布社區的“資源箱”裡,包括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微網格長、黨員、志願者和群眾,這樣,雖然社區隻有7個工作人員,但是人力資源變得很豐富。“社區網格化治理確實是社區工作一個非常好的抓手。”張文君從中得出這樣的感觸。

羅布社區將轄區分為4個片區,片區的劃分主要是綜合考量了地域面積、人口分布、居民自治組織能力、干群緊密程度等情況。4個片區網格選聘4位微網格長,細化的60個微網格選聘微網格員,由此形成了從社區網格長到片區微網格長,再到微網格員的架構。

一走進羅布社區雍景苑小區,就能看到微網格分布圖。人民網 林曉麗攝

一走進羅布社區雍景苑小區,就能看到微網格分布圖。人民網 林曉麗攝

社區工作的“細”,不單單是劃網格那麼簡單,網格員的選人、用人也得細琢磨:新小區有業委會,得把這些人納進來﹔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和業委會,就得找威望高的老住戶﹔還有些涉及快遞、電力、教育等社區民生的,再把相關職業的住戶吸納進隊伍裡……張文君有條不紊地細數著。

4個片區中既有新小區,也有老舊小區﹔有的租戶多,有的單位職工多,特點不同,工作方法各異。新小區由於有物業和業委會,90%的訴求件在業委會層面就已經解決了,到不了社區。張文君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相對於新建小區,基礎設施“欠賬”、自治組織欠缺的老舊小區是不是更難管理?

“其實也不難。”張文君說,這時候就體現出網格化管理的好處了。

前不久,羅布家園有棟樓下水道堵塞,居民找到了微網格長,微網格長隨后跟社區反映情況,社區馬上安排水電工去看,評估處理這件事情要多少錢。微網格長再通知居民們,每家每戶分攤多少,征求居民同意。下水道疏通工作隨即進行,同樣的工夫,微網格長在挨家挨戶收款,基本上半天就把問題解決了。

正是因為有微網格員這支隊伍,張文君才有底氣說“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在實際工作中,每個社區、每個小區、每棟樓、每個單元、每一家情況都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做細。”張文君說,“我們常說,‘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困’,我希望做到‘先急群眾之所急,先想群眾之所想,先解群眾之所困’,把問題解決在群眾反映問題之前。”

(責編:易雪妍、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