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工匠如何“雕琢”最美鄉愁?第六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聚焦鄉村振興守護者
人民網廈門6月18日電 (記者林盈)17日下午,由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和福建省政協主辦的第十五屆海峽論壇·第六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
我國鄉村工匠文化源遠流長,品目繁豐,璀璨奪目,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鄉村工匠成為鄉村建設中的中流砥柱。
如何讓這些鄉村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在鄉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雕琢”鄉愁,傳承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第六屆兩岸基層論壇上,來自海峽兩岸300多名基層民意代表和相關界別代表人士圍繞“深化兩岸鄉村工匠交流合作”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當天,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蘇輝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劉賜貴主持開幕式。福建省政協主席滕佳材、台灣新黨主席吳成典在論壇開幕式致辭。
第六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現場。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蘇輝在致辭中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工匠是鄉村建設的生力軍和帶頭人。培育發展鄉村工匠隊伍,能夠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為鄉村全面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能夠激發鄉村文化活力,“雕琢”最美鄉愁,傳承鄉村記憶,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厚植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能夠促進社會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為推進統一創造條件、積蓄勢能。
她表示,希望兩岸同胞攜起手來,深化鄉村工匠交流合作,共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民族偉大復興﹔共增文化自信,實現心靈契合﹔增進對彼此基層治理體制和治理模式的了解與認同,不斷夯實祖國和平統一的根基。
滕佳材表示,近年來,福建充分發揮多區疊加、先行先試的優勢,持續寫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積極探索閩台融合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他希望此次論壇能讓兩岸同胞一道悟匠道、承匠藝,共享工匠技藝,讓更多“老字號”成為“新名片”,為共謀兩岸同胞美好生活亮絕活、出精品﹔一道守匠心、鑄匠魂,共樹工匠精神,共同打磨“兩岸制造”“中華創造”﹔一道育匠才、踐匠行,共興工匠文化,使崇工尚匠成為兩岸同胞的共鳴,尊工重技成為兩岸社會的共識,凝聚起共推兩岸融合發展的強大動力。
來自海峽兩岸300多名基層民意代表和相關界別代表人士參與論壇。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論壇上,11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基層代表登台分享了對鄉村工匠的理解,並從親身參與的兩岸鄉村振興、社區營造實際出發,交流了技藝傳承、工藝活化、人才培育、市場化應用、兩岸體制機制融合等諸多實踐經驗。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王偉,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王光遠、阮詩瑋,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陳樺、常務副理事長倪英達等也參加此次活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