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福建站丨這裡的茶園“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靴”

蘇海森
2023年06月18日20:5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風景秀麗的安溪縣茶山。謝旭東攝

風景秀麗的安溪縣茶山。謝旭東攝

再過不久,茶界“雙世遺”福建安溪鐵觀音將再次迎來採摘季。

在安溪縣感德鎮,這段時間,老茶農陳志杰經常深入自家茶園查看茶葉長勢。對即將到來的採茶季,他充滿期待:“這幾年,每到茶葉上市期,來我們這裡收購的外地客商越來越多,茶葉價格也越來越好。”

作為全國重點產茶大縣之一,安溪縣是鐵觀音的發源地、中國烏龍茶之鄉,擁有茶園 60 萬多畝,年產茶超過6 萬噸。近年來,安溪鐵觀音迎來“質升價漲”大好局勢,尤其是秋茶季,出現供不應求的交易盛況。

茶市火熱的背后,精細化的茶園管理是關鍵因素之一。如今,打造自然調控能力強的生態茶園已成為安溪縣茶人的共識。

“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的安溪縣茶園。余金雨攝

“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的安溪縣茶園。余金雨攝

在陳志杰的茶園裡,有不少樹嵌在其中,周邊保留著雜草,一眼望去,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這樣的景象並不是茶園疏於管理所致,而是有意為之。

原來,為提高茶園大生態保水能力,安溪縣一直為茶園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持,持續推廣茶園種樹、梯壁留草、種草等,探索形成了“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壁梯岸留草”“縣域大生態—茶山小生態—茶園微生態”等諸多復合生態種植模式,提高茶園大生態保水能力。

“構建‘茶林相間、茶草共生’的格局,把茶園建設形成‘頭戴帽、腰纏帶、腳穿鞋’自然生態結構,這很重要。”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副教授陳志丹介紹,茶園周邊有林,能起到產生漫射光的作用。茶園套種大豆、花生等草本,採取草生栽培、梯壁留草,構建復層異齡混交林,落葉和腐草產生的有機質通過雨水滋養下方的茶園,能保水保土保肥,就形成自然調控能力強、穩定的茶園生態系統。

具體來說,“頭戴帽”就是讓茶園最高點至山頂有生態林覆蓋,落葉和腐草產生的有機質就可以通過雨水滋養下方的茶園。“腰纏帶”即茶園沿著緩坡開墾,階梯式的地勢有利於茶樹種植及生長,每片茶園之間均有草甸和生態林分割開來,間距大通風性高不容易有虫害。“腳穿鞋”則是讓茶園下方還有綠草和森林覆蓋,保持生態平衡。

致力於茶園精細化管理,安溪縣持續推廣茶園種樹、梯壁留草、種草。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致力於茶園精細化管理,安溪縣持續推廣茶園種樹、梯壁留草、種草。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的茶園都是採取梯壁留草的方式,一年隻割兩次草,割下來的草覆蓋在茶樹下,可以幫助土壤保持濕度。”安溪縣德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慶章介紹,雜草覆蓋下的土壤不會太干,鮮葉含水分和厚度、嫩度呈理想狀態。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福建省高建發茶業有限公司。據該公司總經理陳春介紹,他所管理的茶園通過科學化、生態化管理,以及對惡劣天氣的及時反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今年秋茶的損失。

在安溪縣龍涓鄉,安溪鐵觀音制作能手劉文品管理的生態茶園草木共生,茶園產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

同時,安溪縣還積極引入司雷植保、大司農等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茶葉綠色防控全程托管、統防統治﹔綜合運用聲、光、電、生物干擾技術,創立全國首個生物信息對抗與智能虫害防治系統﹔推行農藝改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綠色植保技術。截至目前,全縣累計超40萬畝茶園實現綠色防控。

近年來,安溪縣全面加大茶園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謝旭東攝

近年來,安溪縣全面加大茶園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謝旭東攝

據悉,近年來,安溪縣堅持以綠色發展、質量興茶為導向,出台《安溪縣扶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暫行規定》,從綠色發展、產業升級等十方面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並通過構建組織保障、綠色生態、全程監管、社會共治“四大體系”來全方位推進茶葉質量安全建設。

2022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參與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名副其實的茶界“雙世遺”。

乘著“雙世遺”,如今,安溪縣涉茶行業總產值達320億元,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超過1430億元,連續多年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