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2天到0.5小時  國產化、智能化生產線助力提升台企在閩發展“加速度”

2023年06月20日11:3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6月20日電 (記者林盈)從一堆鋼板、螺絲到整機組裝出廠,在制周期隻需5—15分鐘。在廈門台企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流水線上,一台台空氣壓縮機以“外賣速度”組裝完成。這些全國產化的器械將發往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制造企業,應用於實體制造業。

組裝車間隻需少量工人作業,5—15分鐘可組裝一台機器。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組裝車間隻需少量工人作業,5—15分鐘可組裝一台機器。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智能生產車間內,自動機械臂靈活翻轉、扭動,配合壓機,為一塊塊鋼板塑型。全機精細零件、芯片、噴漆自產自建,企業生產的空氣壓縮機在業內頗受好評。

日前,記者隨閩台融合發展主題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走進廈門,探訪閩台企業融合發展的“新動能”。

工作人員向採訪團介紹企業制造的機器。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工作人員向採訪團介紹企業制造的機器。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企業總經理韓文浩介紹,幾年前,這些機器中還有不少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如今,他們制造的空壓機不僅突破了主機機頭等技術核心,還實現全機全國產化,能耗方面也比同類產品省電30%—50%。2019年,企業配置了全自動的智能生產線。通過精益生產的改造提升,有的機型現在隻需要“25分鐘生產+5分鐘組裝”,0.5小時即可完成以前需要2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從1991年來廈門建廠,到乘著發展的東風扶搖直上,這家台資企業見証並經歷了大陸的巨大變化。韓文浩是台灣新竹人,1997年就來到大陸工作,作為台企在閩發展的見証者、親歷者,他認為,企業在大陸深耕的幾十年間不僅用好了閩台地緣優勢,也享受到人才、政策、市場等多方面紅利。大陸有大量的工程師加入研發隊伍,讓國產化腳步不斷提速﹔惠台惠企的好政策也為台灣企業在大陸扎根提供了多元化的保障。

智能生產車間內,全自動流水線為生產提質增效。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智能生產車間內,全自動流水線為生產提質增效。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韓文浩表示,當前以汽車制造等為代表的實體制造業方興未艾,這給空氣壓縮機帶來廣闊市場。近兩年,他們在廈門擴建了新的廠房,並通過自動化提高產能,以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今年以來,企業訂單較為飽和,在光伏、硅片、半導體等領域的良好勢頭下,企業也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布局擴產。

早在2015年,該企業已在深交所完成上市,近年來還通過二級市場融資等金融手段,實現升級質變,市場估值越來越高。

“這些要感謝大陸為台胞台企提供的待遇,讓我們能跟隨祖國腳步,在這片沃土上施展拳腳。”韓文浩說。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