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裡:重溫膠片中的歲月流金 感受光影裡的城市魅力

24日,廈門市湖裡區第六屆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啟幕,為轄區居民送上了一場場情景交融的文化盛宴。據悉,該活動由廈門市電影局指導,湖裡區委宣傳部主辦,已被納入2023年“全年金雞”系列活動。
如今,膠片電影已經滲透到湖裡的大街小巷,在不經意間與城市相互交融,實現電影作品與城市形象、電影與城市文化等多重層面的“城影雙贏”。
開幕影片《星月童話》受到大家喜愛,現場座無虛席。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光影的絕佳載體
六年前,湖裡第一場露天膠片電影在華美空間蝴蝶階梯放映,從此湖裡就與光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童年的記憶是搬個板凳在街頭巷尾看電影,希望這一代湖裡人童年的記憶裡,也有湖裡的城區與電影。”湖裡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每年放映大會的“滿勤打卡王”,90后影迷Charlotte亦有同感,膠片露天放映讓她有重回童年的感覺。“小時候放假回老家,村子裡的祠堂、戲台一放電影,大人小孩就從四面八方趕來,搬個凳子、搖著扇子,特別懷念這段童年時光。”
為什麼是膠片電影,而不是數字電影?
“35毫米的膠片,有一種‘人情味’的魅力。”放映大會策展團隊成員張明哲坦言,數字技術不斷迭代,但我們總也無法舍棄被犧牲掉的那些迷人的老東西。
“對我來說,特有的色彩飽和度比數字更有溫度,更能傳達情緒。”電影放映員鄭文東說。目前他收藏著一千多部膠片電影,每年的放映大會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
不只是老一輩,很多90后、00后也是忠實影迷。對他們而言,復古的老電影既是時髦,也意味著沉澱下來的經典。“這個時代節奏太快了,我們更需要在影像作品裡慢下來,況且,好電影永不過時。”正在澳大利亞攻讀傳媒專業的大三學生林愉每年暑假回國,都會來看膠片露天放映。
老電影不斷形塑著市民的觀影和文化品位,也賦予了這座城區更深層次的文化沉澱。“我們注定無法走遍城市的每個角落,電影卻用其無限的可能性細細描摹城市的靈魂,將聲色呈現在你我眼前。”策展詞中如是說道。
定格城市的記憶
在凌雲玉石博物館,當電影《臥虎藏龍》裡李慕白和玉嬌龍在竹葉尖上比試劍法,觀眾耳邊也回響著風吹竹葉的“唰唰”聲﹔當電影《泰坦尼克號》在五緣灣北社區播放時,銀幕裡,男女主角站在甲板上擁抱,銀幕外,迎面而來的是咸咸的海風,回蕩在耳旁的是陣陣波濤聲……當膠片轉輪發出吱吱聲響,一幀幀畫面投射到幕布上時,城景與膠片電影相互交融,有的人尋回了舊時的美好,有的人被光影所折服。
城區是一塊生動的銀幕。據統計,六屆活動共舉辦46場放映,足跡遍布湖裡各個街道,選址以具地方特色的社區/城中村、文創街區/園區、傳統文化點位為主,用放映吸引更多人走進那些美好的角落,在光影中感受獨特的湖裡魅力。在湖裡,路過一個城區、一座建筑、一個街角,觀眾就有機會邂逅一幕影視劇同款場景,創作者也有機會獲得靈感。
開幕式上,本土樂隊潮汐The Ocean樂隊線下首唱《夏日湖裡》。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重塑城區的文化
有了過去五屆的鋪墊,對膠片電影感興趣的群體正變得越來越大。活動一經發布,首場放映報名人數很快就達到300多人。據主辦方介紹,過去的五年裡,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在湖裡區各街道、文化產業園區、城市公園放映了35場電影,參與人數超過一萬人次,累計收獲十萬余人次的關注。
“這兩年,我們更著重孵化膠片電影放映大會IP,而它也沒有讓我們失望,從電影到‘電影+’,它持續釋放影響力。”湖裡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今年的膠片開幕式融入了更多音樂和文化元素——本土樂隊潮汐The Ocean樂隊線下首唱《夏日湖裡》、湖裡原創音樂人演繹經典電影金曲串燒,在廈門的交通樞紐、商圈舉辦電影海報展,還增加了線上社交媒體的新玩法,影響力遍布全國,甚至遍及海內外。
電影也不只是電影。膠片電影放映大會持續多維度拓展觀影延伸體驗活動,延續膠片課堂的同時,增加映前講解和映后對談分享。此外,活動不斷豐富周邊文創產品設計,場刊、扇子、帆布包等多種周邊樣式也受到觀眾好評,用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元素持續為IP賦能。
在湖裡,像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這樣的文化IP不斷涌現。目前,732家影視企業落戶湖裡。在政策的扶持下,原創音樂營歌手啟動海岸傾聽音樂匯活動,本土音樂人登台,助力實現音樂夢想。IP衍生、宣傳、發行、策展、影視音樂OST等企業均在湖裡落戶並開展業務,影視行業創、投、制、宣、發、播等全鏈條逐步形成。近年來,圍繞廈門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的目標,湖裡區推出新一輪影視文化政策,積極回應企業需求,進一步延續扶持平台型企業、資源型活動的政策優勢,發揮影視產業的帶動作用,首次明確對文化產業人才進行系統性扶持,並率先推出較完整的音樂產業扶持條款,文化產業培育更具系統性、針對性、前瞻性。
“膠片放映,原本是一朵小小浪花,如今漸漸顯現出奔騰之勢。”雙棲影視創始人顏志堅說,隨著湖裡對於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放映大會從單純的文化活動,逐漸形成城區的品牌,為這座城區增添魅力。(陸曉鳳 庄筱婧 徐曉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