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復原制作技藝,復興傳統射箭運動,福建屏南——

一張竹木弓的鏗鏘回響(關注體育產業·工匠精神)

記者 施 鈺 范佳元
2023年07月07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張竹木弓的鏗鏘回響(關注體育產業·工匠精神)

校直箭杆

纏筋加固

粘貼箭羽

添加畫活

成品竹箭

張召羽正在試用弓箭成品。受訪者供圖

核心閱讀

福建屏南,群峰聳峙、雨量充沛,孕育了茂密的竹海,也造就了屏南傳統竹木弓箭制作技藝。一代代弓箭工匠,致力於復原竹木弓箭制作工藝、復興傳統射箭運動,讓傳統體育活動重新煥發光彩。

 

自弓架上取出一把合竹弓,再從箭筒內抽出一支褐羽竹箭,張召羽在草靶前側身站立。“射箭要做到五平三靠、形端志正,開要安詳大雅,放須停頓從容。”張召羽左手握弓,右手搭箭並以拇指鉤弦,引弓入彀,瞄准撒放,一箭正中紅心。

“《周禮》中就提到,‘射’是君子六藝之一。傳統射箭曾廣泛應用於古代生產、戰爭之中,如今又成為一項有趣的體育運動。”今年52歲的張召羽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傳統竹木弓箭制作技藝的市級非遺傳承人,他復原了古代傳統竹木弓箭的制作技藝,並長期致力於推廣傳統射箭運動。

握著弓箭,沿著絲絲紋理觸摸感受,弓的曲、箭的直,皆在匠人雙手之間。

打 磨

一雙巧手,化良材為佳器

半坐在操作台邊,張召羽雙手持刮刀,一遍遍傾身前推,刨制用於制作弓臂的竹片,操作台上已布滿細密的竹屑。刨去一層,張召羽起身來回彎折竹片,感受竹片形變狀態。“要做出一把好的竹木弓,必須沉下心去體會。”將竹片彎折幾下,張召羽判斷著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每根竹子的硬度、韌度等特性都不同,要順勢而為,在制弓時要隨時感受竹片的形變,使弓的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為了准備竹材,前一年冬季就要進山攢竹。“冬季的竹子糖分與水分更低,不易虫蛀,比較適合制弓。”張召羽一般會前往山區選取4到5年生長期的老竹,這樣的竹子密度高、硬度強。

制弓時,先將竹子置於炭火上進行炭化,破成一寸寬的竹片后整直,再細細刨去竹黃,留下強韌的竹青層作為弓體。“弓體由兩張竹片黏合而成,刨制時必須處理好兩者的張力。”為此,張召羽要根據竹片的特性反復調試其性能狀態。此后,刮花竹黃面,用調制好的魚鰾膠涂在竹木片刮花的一面,黏合竹片,並纏上走繩加固定型,再經過修整弓弰、打磨弓弝、涂漆、上弦等工序,最終完成弓的制作。

竹箭制作亦非易事。通常一支箭要經過攢竹、選竹、校直、裝鏃、開槽、粘羽等多個工序。“弓配其力,矢配其弓。”張召羽介紹,為保証人、弓、箭相適,需要了解弓箭手的臂力、臂長,並據此選擇相應粗細的竹材制成長短適宜的竹箭。

竹箭的箭杆採用3年至5年生、直徑8至10毫米的箬竹,切成竹段后進行校直。“每一根竹子的彎曲性狀都不同,因此每一支竹箭都需要工匠反復手工校直。”張召羽說,在竹箭制作中,最難的就是校直。校直時,工匠在爐火上烤制竹段,徒手感知烘烤時竹段的軟化程度。若烘烤不到位,捋直的箭會自動回彈影響精度﹔若烘烤過度,竹段會過度炭化導致韌性全無,箭一掰就斷,難以使用。一支箭,要經過五六遍的反復校直,才能保証箭杆的直度符合射箭需求。

箭杆校直后,銼平竹節,打磨箭杆表面,再將桐油均勻抹在箭杆上,以防其受潮腐化。隨后,安裝生鐵箭頭,箭尾開槽,並在箭的頭尾纏上牛筋增強保護,最后粘上火雞刀翎制成的箭羽,一支竹箭才算制作完成。

一根竹,經過一整個漫長冬季的沉澱,經由匠人審曲面勢、千錘百煉,終於制成一把良弓、一支好箭,得以向世人展現“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的瀟洒與豪情。

找 尋

一脈相承,復原傳統工藝

走進張召羽的弓箭制作工坊,在各樣制式的精美竹木弓之間,有一柄以單一竹片為弓體、以麻繩為弦的舊弓十分引人注目。“剛開始學做弓,做的就是這樣粗簡的單體弓。”張召羽介紹,自8歲開始,他就跟著叔叔張遠郁學習制作傳統竹木弓箭。

古時屏南山高林密、野獸眾多,先民們就地取材,以山間竹木制作弓箭,獵殺野獸。隨著冷兵器式微,傳統射箭被現代射箭運動代替,傳統竹木弓箭制作技藝也逐漸失傳。張召羽起初也隻掌握單體弓與竹箭的制作方法。2008年,他得知,中國射箭國家隊原總教練徐開才致力於復興傳統射箭運動,他們取得聯系。在徐開才的指導與幫助下,張召羽決心復原傳統竹木復合弓與竹箭的制作技藝。

2012年,張召羽在復原普通竹箭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率先復原並完善了“三不齊”竹箭制作工藝。明代《天工開物·下篇·佳兵》記載,“凡竹箭削竹四條或三條,以膠粘合,過刀光削而圓成之。漆絲纏約兩頭,名曰‘三不齊’箭杆。”相較於直接由竹子烘烤校直制成的普通箭杆,“三不齊”箭杆由三根或多根竹條縱向粘接而成,竹節分布不齊,箭杆直度較好且不同箭杆之間的一致性更強。

“書上的記載只是寥寥數語,要准確還原制作工藝,隻能下功夫琢磨。”張召羽嘗試了多種竹材進行撓度、重量、直度等性能測試,反復研究竹條的拼合、纏繞方式,最終以茶竿竹的竹青層為原料,制作出了古書中記載的“三不齊”竹箭,大大提升了竹箭的飛行穩定性。

箭已在囊,隻待弓入彀。然而,想要復原工藝更復雜的竹木復合弓並非易事。選用哪種竹材?竹片炭化到什麼程度?竹節放在弓體的哪個位置?從弓弰到弓弝的厚薄如何處理?竹片間的黏合問題如何解決……面對種種問題,張召羽停掉手頭的其他工作,一心扑在古籍文獻與出土竹木弓的資料研究上,從史料的隻言片語間尋找蛛絲馬跡,並開展反復試驗。歷時一年多,張召羽終於成功復原出了動能強、精度准、拉感柔和的合竹弓。

2016年,屏南傳統竹木弓箭制作技藝被正式納入寧德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推 廣

一腔熱血,射藝煥發生機

物為人用,方為良器。對於張召羽而言,復原制作技藝並不是最終目的,他希望能助力擴大傳統射箭的影響力,讓傳統射箭運動與射藝文化得以傳承並發揚光大。

與現代射箭運動相比,傳統射箭運動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傳統弓箭沒有輔助的瞄准和平衡設備,且使用的指法是大拇指鉤弦而非三指鉤弦。不過,在張召羽看來,最主要的是二者的運動理念不同。“現代射箭追求挑戰極限、突破紀錄,而傳統射箭更看重過程,強調‘射以觀德’和修養身心。”

在徐開才等人的努力下,2014年8月,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正式成立,大力倡導傳統射箭。如今,傳統射箭運動愛好者日益增多,傳統射箭運動重新煥發生機。

張召羽還成立了公司,自主研發制作工具和機械設備,優化了竹弓制作工序並實現了竹箭批量生產。目前,公司的竹箭年銷量約50萬支。在民間傳統弓箭比賽中,90%的傳統竹箭都來自張召羽的公司。

除了改良工藝,降低傳統弓箭制作成本與傳統射箭的參與門檻外,張召羽還積極舉辦傳統射箭運動賽事,“要讓更多人參與到傳統射箭運動中來。”

近幾年,張召羽每年都會在屏南縣的景區或傳統村落內舉辦原野射箭大賽,用靶樁在野外不同位置模擬動物,讓參賽者穿梭於山林間,以不同的射姿進行射擊。有趣的比賽吸引了眾多射箭愛好者前來參賽。“目前,原野射箭大賽已經成為屏南縣的品牌賽事,將傳統弓箭文化與屏南自然風光相結合,有力推動了體育與文旅的融合。”屏南縣文體和旅游局局長周理俊說。

“做好每一把弓、每一支箭是我的使命,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把傳統射箭運動推廣出去,也讓這門手藝傳下去。”張召羽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第 14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