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古田:以菌立縣 路子對效果好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仲夏時節,翠屏湖畔,菌菇香飄與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寧德市古田縣食用菌產業源起於環翠屏湖區域,自20世紀60年代以段木栽培銀耳開始,該縣在全國率先掀起銀耳、香菇、竹蓀、黑木耳、茶樹菇生產的“五次浪潮”。認准了發展方向,當地不斷完善提升從原輔材料供應到科研、制種、栽培、加工、銷售、機械設備、技術推廣等全產業鏈條,形成食用菌“縣域工廠化”生產模式。
以菌立縣,路子對、效果好。2022年,古田縣各類食用菌總產量91萬噸,產值62億元,全產業鏈總產值達235億元﹔食用菌經營主體3788家,帶動8萬多農民創業就業。隨著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2022年該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4萬元,連續19年居全市第一。
古田翠屏湖。唐招增攝
強化一產 光伏菇棚激活綠色經濟
棚頂發電、棚下種菇,這種綠色發展新模式讓古田食用菌近來頻頻“出圈”。
傳統食用菌菇棚多以木為架、茅草蓋頂,既不美觀,又存在安全隱患,易發生病虫害。為了加快食用菌種植環節轉型升級的步伐,古田縣自2019年起安排專項資金,對舊菇棚進行升級改造,推廣建設標准化食用菌菇棚,取得顯著成效。
杉洋鎮光伏食用菌種植園區。李垚巍攝
2021年起,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古田縣聚焦“雙碳”目標,通過加強政府、企業、菇農三方聯動,創造性實施光伏菇棚項目,涉及吉巷、杉洋、大橋、鶴塘4個鄉鎮9個地塊,總投資3.7億元,建設香菇棚280間、銀耳棚143間、猴頭菇棚27間。光伏總裝機30.75兆瓦,預計年發電量3174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約2.6萬噸。
相比傳統菇棚,光伏菇棚主體結構由鋼材組成,配備噴淋降溫、遮陽防晒、溫濕度監測等裝置,防風、防火、抗震性能更好,同時兼具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產出效益等優點。
這些天,在杉洋鎮光伏食用菌種植園區B地塊,菇農余養昂正忙著將香菇菌棒擺放上架。得益於光伏菇棚高大寬敞的結構設計,老余在棚裡種菇很方便也很舒適。他說:“我已經試種了23000棒香菇,雜菌感染率僅為0.6%,走菌情況比預期還要好。”
實施菇棚“光伏+”項目,正在讓古田食用菌產業加快從分散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發展。杉洋鎮光伏食用菌種植園區內擁有分揀展示間、保鮮冷藏庫、電力烘干廠等功能區,道路、供水、照明、公廁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金融、保險和質量監測等社會化服務日漸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種菇大戶向園區聚集。
推進菇棚“光伏+”項目建設是古田縣探索“縣域工廠化+生態種植+綠色能源”融合發展路徑的重要舉措。在此基礎上,該縣深入推進移民農業科技創業園、鳳埔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大東地區香菇產業園項目建設。同時,結合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擴面提質”行動,推行“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抱團發展模式,帶動產業鏈前延后伸。
菌種研發繁育也是食用菌一產的關鍵環節,古田縣以創建國家質量檢測中心為契機,依托中國·古田食用菌菌種科技園項目,新建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標准化、規范化的全國多菌類食用菌的“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菌種供應中心,啟動特色種源技術攻關。
深化二產 食用菌產業延鏈補鏈
“深化二產”是延長食用菌產業鏈的必由之舉。為了進一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古田縣著力建設食用菌百億產業園,以“3+N”園區發展模式運行,即打造以東區、西區、北區3個食用菌加工集中區和“N”個食用菌加工集聚點為主導的三鏈融合發展創新創業平台。
據古田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陳遠途介紹,古田食用菌產業園東區作為食用菌產業初加工、冷鏈倉儲、篩選包裝和配送運輸基地,現有120多家企業﹔西區定位為食用菌產業精深加工專業園區,已建成10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實現優質企業招商滿園並全面交付﹔北區堅持創新驅動、服務推動、智能化改造,逐步突破產品精深加工瓶頸。
近日,走進位於古田食用菌產業園西區的福建古田康億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隻見工人正在揀選包裝高山生態有機銀耳產品。這款採用特殊工藝制成的銀耳干品免洗免泡發免煮,隻需用燜燒杯燜制20分鐘,即可還原銀耳經燉煮產生的軟糯膠質感。
朵朵銀花,還可以變出什麼花樣?在康億達公司的產品展示廳,以銀耳為主要原料的精深加工產品琳琅滿目,如銀耳飲料、銀耳羹、銀耳零食、代餐粉、護膚品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市場需求不斷升級,倒逼銀耳產品創新,企業隻有不斷加強技術研發,才能在食用菌產業價值鏈上佔據優勢。”
康億達公司擁有先進的銀耳產品生產線。蔣煒煌攝
而在古田食用菌產業園北區,園區入駐企業福建美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食用菌智慧工廠,顯著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日產鮮燉產品10萬瓶,年產值達2億元。目前,該公司已形成集銀耳種植、銀耳產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銀耳文化推廣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通過提高3個集中區產業集聚度,持續完善加工基地建設,有效帶動古田食用菌產業二產提速發展、提質增效。”陳遠途說,古田食用菌產業園全部達產后,產值預計達110億元以上。
6月15日,以“又美又甜 快來古田”為主題的首屆古田銀耳爭霸賽在古田縣大橋鎮舉辦。盧榕華攝
優化三產 提升古田食用菌品牌影響力
前不久,國內外專家團隊紛紛來到古田縣大吉片區進行現場考察,為建設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出謀劃策。與此同時,大橋鎮、吉巷鄉在承擔全縣重點項目建設中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要求,扎實推進安征遷工作,全力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項目是古田縣打造世界一流的食用菌產業高地的重要抓手,項目選址食用菌產業優勢突出的大吉片區,一期用地面積527.7畝,總體規劃包括中國菌菇總部經濟中心、交易中心、冷鏈倉儲物流中心、會展中心、種業中心、博物館、培訓中心、文旅中心、數字研發檢測中心等,進而打造“產品集散、展覽集成、企業集結、人才集聚、文旅集萃”的食用菌現代產業園。
近年來,古田縣為了進一步鞏固“中國菇業之源,世界菌業之窗”的地位,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體系,不僅以“大手筆、大格局”推進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建設,還在數字賦能、科研賦能、品牌賦能、文化賦能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精心打造的古田食用菌“數字大腦”圍繞食用菌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提供政策、品牌、科技、營銷、金融、管理等數據信息服務,促進全縣食用菌產業實現“一盤棋”統籌管理。目前,“一中心四平台”的綜合性食用菌數字技術應用系統初步成型,在帶動全產業鏈升級、實現品牌營銷增效、強化古田銀耳區域公用品牌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數字大腦古田縣食用菌產業“數字大腦”運營中心。龔鍵榮攝
通過實施商標品牌發展戰略,古田縣著力打響“十方田”區域公共品牌,授權64家企業及合作社使用,吸引160多個品類、400多種農產品入駐平台。通過品牌效應帶動產業健康發展,古田食用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為了引育電商人才,古田縣扎實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現已建成1個縣級“村淘運營中心”、51個“村淘服務站點”。在縣級食用菌電子商務創業園,共培育了電商企業400多家、電商店鋪2700多家,舉辦電商直播導購、企業品牌營銷等培訓班60多期,向4300多人發放職業培訓証書。借力“互聯網+”新零售模式,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四位一體、多維互動”。
“一朵小菌菇,幸福千萬家”是古田縣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站在新起點,古田縣將圍繞“打造鄉村振興三鏈融合樣板縣”的總體目標,全力實施食用菌標准化生產、良種繁育、科研能力、產業服務、品牌文化五大提升工程,力爭到“十四五”末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50億元。(龔鍵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