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張開:提高“網生代”網絡素養 培養國際傳播人才

視頻剪輯:趙怡君、實習生林瑩瑩
人民網廈門7月19日電 (記者林盈)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而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而聚焦。今日之中國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已經成為一道“必答題”。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是數字文明發展的生力軍。培養青少年網絡素養,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安全上網,對於推動數字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傳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開作發言。人民網攝
在7月19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海峽兩岸青少年網絡素養建設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傳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開介紹,網絡素養基本特點和內涵包括:認識到信息需求的重要性﹔認識到信息對社會和個人的重要性﹔高效有效獲取信息和表達意見的能力﹔獨立思考和評估信息能力﹔准確和創造性地制作和傳播信息能力﹔使用信息解決問題並做出明智決策能力﹔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使用信息的責任意識、價值取向和道德感﹔終身學習能力。
張開表示,“網生代”已成為高校學生主體,也是社交媒體時代國際輿論格局的重要參與者和塑造者。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培養“網生代”成為打造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責任者和主力軍。近年來,隨著超級互聯網平台的崛起,中國大陸以外的網絡市場被大規模佔領,因此尤其要重視培養國際化人才。
如何提高“網生代”的網絡素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傳播能力的人才?
張開認為,國際化人才應該要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得達到國際化水准。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提出明確要求,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張開建議,要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價值取向和道德感來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覺悟﹔從信息檢索、認知、辨析等角度夯實青年人扎實的信息傳播基本知識﹔通過培養青年人准確和創造性地制作和傳播信息能力,以及信息決策能力來提升他們國際傳播中敏銳的洞察能力﹔借助獨立思考和信息評估能力來培養青年人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正確的分析與判斷能力﹔通過培養青年人高效有效獲取信息能力和表達能力來增強青年人、青少年的國際視野、溝通能力和故事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