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蕉城:“四下基層”強作風 貼近群眾聚民心

“四下基層”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是對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創新,科學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增進與人民群眾感情、做好聯系服務群眾工作、解決好執政黨與人民群眾關系等問題。
近年來,寧德市蕉城區委結合區情實際,把“四下基層”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結合起來,與“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活動結合起來,與完成中心任務、推動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在寧德市“一核兩廊五軸”發展格局中找准定位、發揮優勢,在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中走在最前列、勇當排頭兵,在“建設‘五高五美’現代化新蕉城”的具體實踐中,逐步形成一套長效的工作機制,為蕉城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組織保証。
中心城區口袋公園。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到基層去 到群眾中去
蕉城區把“四下基層”作為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重要渠道,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到矛盾比較集中、問題比較復雜、歷史遺留問題比較多的地方,疏導群眾情緒,協調解決矛盾糾紛。同時,完善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對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專題接訪、帶案下訪、領導包案等作出具體規定,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定時定點開展大走訪、大接訪活動。
每月15日,區領導接待群眾來訪。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希望政府把安征遷理賠問題按協議處理好的同時,能給三嶼小區周邊修建一條水泥路,並為潘塘自然村現有便道修建護欄,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要。”今年2月,蕉城區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訪時,作為七都鎮三嶼村拆遷戶代表的翁亮(化名)說出了自己的訴求。
針對群眾訴求,蕉城區領導詳細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后,要求相關部門抓緊梳理遺留問題清單,擬定工作計劃表,依法依規妥善解決三嶼村安征遷遺留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近年來,蕉城區堅持問題導向,在信訪接待下基層中化解矛盾,制定並規范了領導干部信訪接訪剛性實施細則。根據蕉城實際,持續推行領導干部開門接訪、進門約訪、登門走訪、上門回訪的“四門四訪”機制,區領導每月至少1次到鄉鎮(街道)接訪群眾,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隨時接待群眾來訪、到村(社區)一線接訪群眾。
據統計,2022年,蕉城區領導干部接訪群眾268批812人次、鄉鎮(街道)領導干部接訪群眾352批823人次,總計620批1635人次,及時妥善解決了信訪人的合理訴求,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同時,蕉城區狠抓重點群體信訪問題防范化解,深入推進“治重化積”專項工作,嚴格落實領導包案制度,截至2022年12月,104件次“治重化積”件全部辦結化解。
蕉城區各地各部門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建立“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社會評價”機制,聚焦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組織有關單位開展點題調研,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對題作答、解疑釋惑、回應訴求,切實把調查研究轉化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
老舊小區改造后,小區變美了。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立足於“下” 植根於“民”
帶著問題、帶著感情下基層,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架起干群“連心橋”。
蕉城區赤溪鎮黨委書記趙興錦介紹,如今,在蕉城區,每周一上午開完例會,鎮領導要“帶著問題”下鄉,且每周至少駐村兩晚。下鄉過程中,趙興錦發現部分村庄五保戶住房破舊,生活困窘。了解情況后,全鎮在27個村(居)建起了4個慈善幸福院和10個孝老食堂,對五保戶、孤寡老人等進行集中供養。
談到“四下基層”,蕉城區各鄉鎮(街道)負責人紛紛表示,隻有帶著問題、帶著感情下基層,用實打實的態度聽民意、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就能搭起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暖心橋”。
立足於“下”,著眼於“解”,力求於“促”。“四下基層”著力解決的正是當下一些黨員干部工作不實、作風浮夸、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問題,在植根於民中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
蕉城區全面推行領導干部駐村、駐企、駐項目制度,採取一對一訪談、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蹲點調研等方式,充分收集了解基層群眾所需所想所盼。2022年,區領導累計到基層調研1547次、入戶走訪220次816戶、協調解決問題843個、走訪企業323家。
蕉城區通過“一月一鄉鎮”方式召開鄉村振興“抓兩頭帶中間”現場推進會,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線路,有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責任落實、項目落地、工作落細和示范創新。全區35名處級領導干部兼任38家重點企業黨建指導員,推動各領域黨建提質增效﹔實施幫扶措施362項,脫貧成果有效鞏固﹔全面完成27件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深入推進教育擴量提質,醫療衛生服務提升專項行動﹔新增孝老食堂40個、農村幸福院20座,建成金涵鄉農村區域性養老中心和殘疾人社區康復中心。金涵金溪社區入選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同時,通過發揮專職調研部門職能作用,對涉及全區改革發展大局、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重大政策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調查研究。2022年,全區開展各級各類調研70余場,收集基層意見建議310多條,出台助企紓困復工復產措施22條,修訂工業、商貿服務業、規上服務業等6個行業惠企政策,成立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切實解決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裡”問題。
在開展“走千企訪萬戶促發展”行動中,蕉城區建立“局長服務日”工作機制,創新推出“3+12”行政爭議化解、公共資源交易“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集成服務模式等舉措﹔制定出台《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十五條措施》,開通人才服務熱線,持續開展“送政策上門”“人才服務日”等活動,新增城鎮就業1.66萬人,助力重點企業招工1.78萬人。
此外,蕉城區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等活動,著力解決好基層、企業和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新建的城澳學校,解決當地就學難題。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干部接地氣 發展增動力
“四下基層”是工作方法、優良作風,更是新形勢下密切干群關系、共聚發展力量的重要舉措。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堅持深入農村一線,‘零距離’感知群眾冷暖,‘面對面’傾聽群眾心聲,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區委書記何必良說,“要把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到群眾中間去尋找答案,多學多聽多看,拜群眾為師、向基層學習,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蕉城區堅持攻堅克難,在現場辦公下基層中破解難題。區領導帶頭到一線解民憂,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挂鉤聯系的鄉鎮(街道)、村(社區)現場辦公,入戶回訪脫貧群眾1次以上,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挂鉤聯系點現場指導﹔區直部門領導干部結合單位職責和分管領域工作到基層一線現場辦公,尤其是鄉村振興一線、服務基層群眾一線解難題促發展。
2022年,集中攻堅6大片區36個項目安征遷任務,完成征地1.14萬畝﹔建立項目前期“1+5+N”工作模式,抽調要素保障部門,實行扁平化辦公,區領導累計調度項目328次。40個重點項目納入籌融資專項行動,累計落實到位資金46.81億元。深入開展“三比三賽”專項行動、“雙百”獻禮活動,66個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85.87億元,3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全年招商引資項目26個,總投資183.71億元。
蕉城區孝老食堂集中供養五保戶、孤寡老人等。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蕉城結合現階段工作特點,開展“一肩挑”村主干適崗能力評估,建成中心村黨委10個,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97個、領辦互助孝老食堂83個,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施年輕干部全鏈條梯次培養工程,開展年輕干部“四下基層”實踐鍛煉活動,推動年輕干部到基層增長才干、建功立業﹔深化“賽場選馬”行動,選派555名干部到重點項目(工作)一線。
此外,蕉城區在蕉城在線開設“寧川講壇·公仆與群眾零距離訪談直播間”,區領導及區直部門領導干部輪流做客直播間,與基層網民面對面交流互動。2022年,區領導累計到基層宣傳宣講64次﹔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等主題宣講活動1300多場次,受眾9.8萬人次。
在蕉城,“四下基層”的傳承始終與“滴水穿石”的精神緊密結合,讓這項發源於改變山區落后面貌、解決百姓實際問題的群眾工作,為發展凝聚起強大正能量。2022年,蕉城區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發展勢頭,以GDP總量1261.51億元排全市第一,12項主要經濟指標中,5項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居福建省第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歷史性躋身全國百強區、蟬聯全省“十優區”。(李加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