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專家齊聚寧德研討“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始終彰顯出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和實踐偉力

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
2023年07月23日10:3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四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的。今年是“四下基層”提出35周年,近日,一場“四下基層”與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研討會在福建省寧德市舉行。在這場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四下基層”作為一項工作制度和有效載體,得以不斷發揚光大,始終彰顯出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和實踐偉力。

研討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研討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在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鄭傳芳看來,“四下基層”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下”,另一個是“基層”。“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就是要轉變領導方式方法,改進黨的工作作風,深入到基層和人民群眾中去,傾聽基層和人民群眾的呼聲,了解基層一線的實際情況,幫助解決基層和人民群眾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把黨的溫暖和關心送到人民群眾的心中,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人民群眾推動改革開放發展的強大力量,改變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開創出新局面,牢牢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閩東地區是當年福建十分貧困的地方,經濟基礎十分薄弱,要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需要以頑強的意志勇於攻堅克難。”鄭傳芳說,“四下基層”體現了強烈的斗爭精神和自我革命的自覺意識。

昔日窮困的閩東地區,因“四下基層”扎實的工作作風而取得跨越式發展。“四下基層”根植於黨的群眾路線,始終貫徹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

作為“四下基層”制度誕生和發揚的見証者、親歷者,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增光認為,“四下基層”是對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創新,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所體現的價值追求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為我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供了根本遵循,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傳承弘揚好,以實際成效熔鑄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四下基層”既是作風要求,也是科學的工作方法,指導黨員干部應該如何走好黨的群眾路線。

“‘四下基層’是最科學的工作方法。”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認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就是要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行動,從而貫徹下去,造福群眾﹔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就是要在黨和政府的每一項政策落地和每一項工作推進的實踐中,讓領導干部做到心中有群眾、工作有頭緒、做事有分寸、協調有辦法﹔讓人民群眾做到與黨同心,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從而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形成上下齊心、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局面。

唯有實干才能興邦。實干興邦的“實”,根本在於立足實際、貼近實際、了解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其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路徑,就是“四下基層”。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王立勝說,在新時代,堅持“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推動基層工作更加具體化、規范化,扎實、細致地做好基層工作。“四下基層”有利於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在實踐中講究“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具體地推動領導干部定期到基層現場辦公,做到發現問題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工作落實在一線。

“四下基層”與主題教育中所強調的“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相契合,具有時代生命力。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華認為,“四下基層”與大興調查研究是辯証統一的。前者為后者提供了實踐檢驗和理論支撐,后者為前者提供了動力源和頂層設計。調查研究是一個了解現實的過程,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隻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實際情況,總結基層經驗,才能更好為制定科學政策創造條件。

陳增光建議,要把“四下基層”作為重要載體,推動黨員干部走出機關大院,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摸實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更好地指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