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五周年:“飲水夢”背后是祖國之情,同胞之愛
“因為沒水喝,先父曾經變賣一塊祖地就為了打一口井。”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五周年之際,金門縣政府原縣長李炷烽回憶“干渴”的歷歷往事,“那是我們曾經走過的路,也是現在年輕人不能體會的心情。”
金門與晉江,隔圍頭灣相望,最近處僅5.2海裡。洗臉、洗手、洗菜、洗地一盆水從早用到晚,曾是金門見怪不怪的日常。資源性淡水缺乏是一代代金門人共同的心結。
1993年,沉悶不雨的春天匆匆結束,金門被提前逼進苦夏,40多年未見的大旱兜頭而至。從深井打上的水,又苦又咸﹔從台灣本島運水運輸難、損耗多,杯水車薪。多年間,由於島上湖庫蓄水能力有限,隻能打井取水維持民生。但因過度抽取地下水,金門又出現水位下降,海水滲漏。據了解,島上二十多處地下水源有超半數出現鹽化。
后來金門又投巨資建成海水淡化廠,但海水淡化供水量少,且成本高。“周六回家,周一再打開水龍頭流出的水都會有腥味。”有金門同胞回憶,糟糕的水質曾是一種生活困擾。
金門百姓苦缺水久矣。
1995年,福建作出了“向金馬兩地供水”的承諾,“兩岸共飲一江水”的“解渴之夢”從那時開始萌芽。短短幾海裡,小小的工程走了足足23年。
曾主持推動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建設的福建省水利廳原廳長陳國樑回憶,這一項目的推進曾經歷過諸多困難和阻撓,但兩岸同胞從未想過放棄,“我的腦子裡從來沒有想過退路,有困難但前景是光明的,希望是百姓的。”
向著“解渴”的飲水夢,兩岸專家學者針對通水議題研討可行性,最終決定山美水庫的水,經龍湖水庫金門取水泵站抽水、輸水至圍頭入海點,再經海底管道輸送到金門。
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洪佳興介紹,1993年晉江開始為金門供水做准備,規劃建設供水一期工程﹔2002年項目完工后,又推進龍湖水源地整治保護工作﹔2004年起啟動供水二期工程建設,2009年底投資8億元開工建設第二引水通道,實現46公裡全封閉式輸水。
山美水庫。主辦方供圖
通水前,一批金門同胞代表來到供水源頭——山美水庫,青山環繞、碧波蕩漾的秀湖碧水讓一位代表忍不住用手捧水來喝,“這是好水啊!這是金門夢寐以求的水。”
2018年8月5日,清冽的晉江水穿過27.93千米長的管線,奔往金門,23年前的承諾終於兌現,“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願景照進現實。
發明專利2項、工法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凝聚著兩岸人民智慧的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先后獲得福建省“閩水杯”優質工程金獎、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
晉金供水管道。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洪佳興介紹,自通水始,運行調度人員24小時不間斷輪班。為保質保量,優質供水,晉金供水公司採取在線監測設備24小時實時監測、實驗室人工檢測、專業機構檢測三管齊下的措施保障水質,水質日檢10項、月檢25項、半年檢80項的檢驗結果均滿足供水要求。每月進行4次無人機海管巡查,確保管道安全。2021年,水質檢測項目16個指標的標准化、規范化提升建設通過水利部國科司驗收。
5年間,工程累計供水2883萬噸,目前日均量達2萬噸,佔金門縣自來水廠日常供水總量的73%,金門民生用水對地下水的依賴從68.0%降至14.3%。
2021年春季,金門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情,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加大供水力度,日供水量達2.57萬噸,創通水以來新高,助金門鄉親安然渡過難關。
“最感動的是,大陸同胞在經歷旱情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我們施以援手。”金門縣工務處處長黃儒新說,這就是祖國之情,同胞之愛。“如果沒有通水,金門真的不知道要怎麼過。”金門水廠廠長楊沁杭說。
通水工程的成功讓金門鄉親們看到了兩岸通橋、通電、通氣的可能性。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表示,非常感謝大陸為我們帶來這麼好的水,也希望不僅是物資層面的共用,還有精神層面的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兩岸能長長久久,有更多交流,共同感受“兩岸一家親”的深情厚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