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破舊補鞋機到一片葉的“武福”故事  八閩武警譜寫“愛我人民愛我軍”時代新篇

人民網記者 劉卿
2023年08月14日12: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盛夏八閩,山海澄碧,熱情似火。

8月9日—8月12日,武警福建總隊“踔厲奮發新征程 八閩衛士心向黨”主題宣傳活動舉行,活動歷時4天,先后前往該總隊所屬三明支隊永安中隊、泉州支隊石獅中隊、寧德支隊壽寧中隊,探尋八閩武警“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的奮斗足跡和時代風採。

武警福建總隊“踔厲奮發新征程 八閩衛士心向黨”主題宣傳活動在三明永安正式啟動。圖為啟動儀式現場。實習生 陳俊杰攝

武警福建總隊“踔厲奮發新征程 八閩衛士心向黨”主題宣傳活動在三明永安正式啟動。圖為啟動儀式現場。實習生 陳俊杰攝

抽屜裡放不下的獎狀

武警三明支隊永安中隊連續33年保持先進或標兵的建隊密碼

一副白手套、一個擴音麥、一身筆挺的軍裝,23歲的王勇雖然才入伍兩年,但對武警三明支隊永安中隊榮譽室裡的任何一物、一字都了然於胸。“從去年8月開始,我為每一位前來榮譽室參觀的人講解中隊光榮史,時間久了,自然而言對這裡也就更熟悉、講解更順暢。”王勇說。

跟隨王勇的講解,記者對這個挂了滿牆獎狀的榮譽室驚嘆不已。從1986年11月的第一張獎狀,到2022年12月的最新一張獎狀﹔30多年來中隊所有退伍老兵的合影照片﹔中隊25任中隊長、16任政治指導員﹔記載了中隊“成長足跡”的“紅色家譜”……約60平方米的榮譽室裡,該中隊所獲榮譽獎狀數量多到滿滿一面牆挂不下,每個展示櫃下面的抽屜裡,竟也都疊放了三四層獎狀。

了解后得知,自1990年《軍隊基層綱要》頒布以來,永安中隊連續33年保持先進或標兵,23次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榮立2次集體一等功、8次集體二等功、16次集體三等功,中隊黨支部先后16次被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中隊獲得全軍、武警部隊及省市表彰的集體榮譽172項,成長出了50余名師團職干部,100余名功臣模范和標兵典型……

講述中隊的光輝戰斗歷程。永安中隊供圖

講述中隊的光輝戰斗歷程。永安中隊供圖

如此多榮譽在肩,如何將這份榮譽、使命扛起來、傳下去?

永安中隊現任中隊長蘇煥農說:“把平凡的事做精彩,把簡單的事做極致。”

“營區變化太大,已不再有當年的模樣。”一名老兵回中隊時曾感慨道。為了這句暗藏失落的感慨,中隊幾經波折收集到所有老兵的合影照片。這是對所有老兵“回家能看到自己身影”的暖心承諾,也是既平凡簡單、又精彩且極致的最真實回應。

8月9日晚,武警三明支隊永安中隊舉行新兵入隊儀式。實習生 陳俊杰攝

8月9日晚,武警三明支隊永安中隊舉行新兵入隊儀式。實習生 陳俊杰攝

在這個用榮譽鑄魂育人的中隊裡,還有著這樣一個傳統,就是每一名新入隊戰士,都要在一場特殊“入隊儀式”中接受榮譽的洗禮,傳承“標兵”榮光,領受專屬“榮譽編號”。

202302,對於從上海交通大學入伍的新兵黃宇星來講,這是專屬於他的編號,是榮光,亦是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飯前練十分鐘、晚上練一小時,一個月體重減了10斤,一雙手掌磨出8個厚繭,從測試不達標到400米跑成績縮短至54秒,我會繼續不斷努力為中隊爭光添彩,做優秀標兵傳人。”黃宇星目光如炬、意志堅決。

編號,是汗水,亦是承諾,是榮譽,亦是指引。“隻有給中隊爭光的義務,沒有給中隊抹黑的權利。”每名新入隊戰士的庄嚴宣誓,是“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的平凡且精彩、簡單亦極致。

一台破舊的補鞋機

武警泉州支隊石獅中隊傳承雷鋒精神 用青春和熱血賡續時代光芒

“石獅中隊的兵個個都是‘活雷鋒’,我們要懂得感恩。”這是黃衛星的父親黃培信對他說過最多的一句話。

年幼時,黃衛星母親的一場重病把這一家拖入了貧困。據介紹,黃衛星從小是穿武警泉州支隊石獅中隊戰士的“解放鞋”、吃中隊的“大鍋飯”長大的,就連學費也是戰士們湊出來的。后來,該中隊戰士先后為黃衛星家捐助了兩頭小豬仔,購買了雞苗和鴨苗,幫助他們進行小型畜禽養殖,生活逐漸好轉。懷著對部隊特殊的感情,青年的黃衛星也如願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

曾有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黃衛星時常會陪著身為放映員的父親來到中隊,為戰士們義務播放電影。父親去世后,退伍后的黃衛星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定期來中隊為戰士們放映電影。

軍民魚水情,團結一家親。這抑或是最早的“軍地共建”。

黃衛星講述自己與石獅中隊的“放映故事”。實習生 陳俊杰攝

黃衛星講述自己與石獅中隊的“放映故事”。實習生 陳俊杰攝

據了解,自組建以來,石獅中隊先后被公安部、武警部隊表彰為“學雷鋒先進集體”,11次獲評“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被駐地群眾親切地譽為“矗立僑鄉大地永不褪色的旗幟”。中隊榮譽室內至今珍藏有一本1963年版《雷鋒的故事》。

“我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向老一輩學習,要在這樣的集體中鍛煉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戰士。”“雷鋒精神一直鞭策著我、鼓勵著我,我也一定會像一顆螺絲釘一樣,兢兢業業地干好各項工作。”正如石獅中隊某班長王丹明和網絡維護員鄭輝所說,雷鋒精神自始至終烙印在中隊所有戰士的心中,他們不僅在訓練中展現出色的奮斗精神,更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著雷鋒精神。

就如幾十年來,中隊戰士們用一台補鞋機為近萬人義務補鞋。每月5日,中隊都會在駐地開展為民服務活動,引領帶動幾十家企業、百余名志願者參與其中,服務內容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30多項,官兵們還自發組建“雷鋒精神宣講小分隊”為駐地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座100余場,讓雷鋒精神煥發新風採。

採訪團一行參觀支隊史館。石獅中隊供圖

採訪團一行參觀支隊史館。石獅中隊供圖

此外,為了培養戰士們自主學習習慣,武警泉州支隊依托強軍網創立了自主學習教育網絡互動平台——“智慧雲政工”,“強軍網進班排”建設初顯成效。“自從‘智慧雲政工’平台進班級以后,我真切地感受到戰士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也更加明顯了。”石獅中隊指導員劉棟告訴記者。

來自一片葉的“武福”故事

武警寧德支隊壽寧中隊軍民攜手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

“要建設一家屬於上黨的茶廠。”

“武福茶廠的前身只是一個不到120平米的茶葉小作坊,由於加工技術落后,茶葉加工質量不高且產能有限,生產經營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在武警福建總隊的挂鉤幫扶項目——武福茶廠內,茶廠負責人周文斌如是說。

如何建設一家屬於上黨的茶廠?

武警官兵們和村干部一道,幾人一組,走街串巷和鄉親們當面溝通協調,制定詳細的補償方案。最終,茶葉加工廠項目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支持。經過后期周密論証,武警福建總隊投入68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幫助村裡建起了一座全新的茶葉加工廠,作為村集體經營財產,進一步打通了鄉親們的致富路。

“為了感謝武警官兵的幫助,我們將這座茶廠取名為‘武福茶廠’。以‘武’字來紀念和武警官兵結下的深厚感情,‘福’字來表達全村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上黨村黨支部書記周眾秀說,如今,茶廠年產值達到700余萬,利潤超過60萬,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採訪團一行在武福茶廠調研。實習生 陳俊杰攝

採訪團一行在武福茶廠調研。實習生 陳俊杰攝

駐守一地,造福一方。從鸞峰橋到“難忘下黨”主題展館,再到壽寧縣下黨鄉上黨村,驅車前往下黨鄉的這一路,的確崎嶇。

壽寧中隊指導員陸寶舜介紹,5年前,進下黨鄉的路還只是一條坑窪不平的小路。2018年,中隊黨支部積極同政府部門研判協商,七易道路規劃設計稿,終於建成上黨村至鄰近政和縣的道路,讓鄉親們渴望已久的康庄大道“照進現實”。

“早些年,我家門口這條路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冬天一上凍,路面坑坑窪窪還打滑,特別像我這樣上年紀的都不敢出門。自從你們幫忙修好這條路之后,我們這幾十戶人家的煩心事終於解決了。我現在還跟小孫子講,當時是武警叔叔們為了幫咱早些修好路,忙得連水都喝不上兩口啊……”看著家門前平坦的路,下黨鄉上黨村村民難掩激動地向前來慰問的官兵表達心中感謝。

2019年5月,中隊官兵到上黨村幫助村民開展道路硬化工程(資料圖)。壽寧中隊供圖

2019年5月,中隊官兵到上黨村幫助村民開展道路硬化工程(資料圖)。壽寧中隊供圖

“人民”二字,字重千鈞。

“軍地合力,軍民同心,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諄諄囑托下,武警福建總隊全體官兵團結之力更凝聚,奮斗之姿更昂揚。(實習生陳俊杰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